close

 

「業」 能 消 嗎 ?
 所有「業」都能消嗎?有哪些「業」不能消呢?如何消「業」呢?這是一個看似「輕鬆」又有些「嚴肅」的話題?
 ◎「業」=「業障」?
   淨空法師:“業”是活動,這種活動足以造成障礙,障礙自性的智慧德能,這種業產生的障礙就叫做“業障”。何謂「業」?「果報」?  
「業」:業力是組成有情因果關係、因果報應的原素。業力是指有情個人過去、現在的行為所引發的結果的集合,業力的結果會主導現在及將來的經歷,所以,個人的生命經歷及與他人的遭遇均是受自己的行為影響。因此,個人有為自己生命負責的必要以及責任。而業力也是主導有情眾生輪迴六趣的因,所以業力不單是影響現世的結果,還會生生不息地延伸至來世。也就是凡走過的路,必留痕跡,就是「業」。
 業:累積的因子,過去的「因」為「業」)

 ※「業」的種類?善業,惡業,無記業(不善,不惡以行為發展後所造結果而定)。       
       還有一種叫“不動業”→打坐。禪定它不在六道輪迴中,若有別的力量牽引還會轉入六道。
       ◎善業:佛說十善業道經。
         戒殺生。戒偷盜。戒邪婬。戒妄語。戒兩舌。戒惡口。戒綺語。戒貪欲。戒瞋恚。戒邪痴見善業:於一切眾生有利益的。(淨空法師)
       ◎惡業:於自己有利益的,不利於眾生的。(淨空法師)
         十大惡業:身三業。殺生(意識殺生、無意識殺生)、偷盜、邪婬(意念邪婬)。
                         口四業。兩舌、惡口、綺語。妄語。
                         意三業。貪欲、瞋恚、邪痴見。
       ◎無記業:是談不上善與惡,非善非惡這一類的,譬如我們拿毛巾擦個臉、喝杯茶,這無所謂善與惡,這一類的叫無記業。善惡業是煩惱習氣,無記業是無明。(淨空法師)
       ◎不動業:(*雜集論七卷十六頁云:不動業者:謂色無色界繫善業。  
         問:何故色無色繫善業,名不動耶?答:如欲界中餘趣圓滿善不善業,遇緣轉得餘趣異熟。非色無色繫業,有如是事。所受異熟、界地決定故。是故約與異熟不可移轉,名為不動。又定地攝故,說為不動。
  *俱舍論十五卷十二頁云:上二界善,說名不動。)
     ※佛→業障。→就是「緣」,緣生緣滅,緣起性空, 業→緣。
※聖經→罪,原罪。罪→愛。
 信原罪。這是基督教倫理道德觀的基礎,認為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的罪傳給了後代子孫,成為人類一切罪惡的根源。人生來就有這種原罪,此外還有違背上帝意志而犯種種「本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穌基督的救贖。因而,原罪說以後逐漸發展為西方的「罪感文化」。
     ※每人均受小宇宙的約束(瑜伽所稱)。   世俗人;無形環境。      佛:業
※奮鬥真經:「淨業自持,志定不滅,迴於旋威,以毅以決,是必平等。」向天奮鬥――消淨眾業,出入旋和。
  「若能持守善道,必能消淨累世之惡業,以是超脫旋和力的束縛,自在地出入不同的旋和系。任何人但凡願發
   奮鬥心,願行奮鬥道,持續精進,必能臻於平等真善之妙境。」
     ※天人親和真經:
       ○1「云何有十大天人。其超業淨質。」(*超業:超脫現況。*淨質:淨化靈質。)
       ○2「凡天人之謂。升勝而為聖。墮勝而為業。能志一心者。淨質銳業。以銳其勝。得絕越為聖‧」
        (所謂的天、所謂的人,善於親和之道者,則謂之聖、謂之天,反之,則謂之人。銳業:銳減業力或超脫業力。)
       ○3「焉有生而為聖。生而為凡。生而為動凡。生而為靜凡。苟其先知得其質。先覺得其銳。先行得其迅。先淨
           得其業。以為聖‧」
       (那裡是生即為聖、為凡、為動凡、為靜凡?假使先覺知自身靈明本性(或先覺知自身乃靈肉引合)、先覺悟要練
         就親和的功夫、先加緊把握奮鬥、因而先超脫現況淨化靈質,則為聖矣!)

六祖慧能大師在《六祖壇經.坐禪品》中說:「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凡夫:「心」隨「境」轉。 菩薩:聖人般的定力,能讓「境隨心轉」。     
   ※佛教講四種力量:佛力,法力(神通),能力和「業力」而形成了「果報」。
      果報:現報,生報,後報(現報-此生承受。生報-來生承受。後報-多生後再報又稱累世業力)
因為業因不成熟而累積成後報。即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業」能消嗎?功德能抵業障?業障能逃因果?
    (功德;可以幫助我們解脫身、心的痛苦,在靈性上得到成長。福德:可以讓我們得到福報,減輕生活上的困難。我們所做的事情,如果是利益別人的靈性,那麼這一方面就是功德。如果我們所做的事情,不是利益別人的靈性,可能是利益別人的肉體、信仰、利益別人一時的困難-即是福德。)
      ◎功不積業不能消,德不培冤不可解。
      ◎達摩:自淨其意、自空其體、不著貪相、不以世求是為真功德。
宋朝 雲蓋智本詩: 一年春盡一年春,野草山花幾度新;天曉不因鐘鼓動,月明非為夜行人。
陰德與陽德:

 做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叫陽德,不被人知道叫陰德。陽德報得快,德積不住。陰德後面的福報大,積得久。 陽德積不久,甚至隨修隨報,陰德積得久,且越積越大。 
 相反,做了壞事要讓人知道,不要隱瞞,越多人知道越好。為什麼?報掉了,報掉了就沒有惡了。所以佛法裡面發露懺悔,一懺悔什麼罪業都消了。發露就是要讓別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罪如霜露,太陽一出,什麼罪業都消融。
     所以做好事不要讓人知道,越少人知道越好。做了壞事一定要讓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別人一知道就報掉了。 做壞事不叫人知道叫陰惡,叫人知道了叫陽惡,陽惡也積不住,一被人知道就報掉了,報掉了就沒有了。
福德與功德
著相修福叫福德,福報有限,享完了就沒有了,沒福了惡報就來了,所以福德是很有限的。
離相修福叫功德,功德的福報無限,因為功德與道相應,與自性相合,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做了好事,不著做好事的相,不執著這個好事,這就有功德。 
所以,福德有漏,會漏到三界裡面來;功德無漏,可以超出三界。福再大都是在三界裡頭享,享完了就沒了,最多只是短暫的人天福報,人天福報有漏,不究竟,享完了還要墮到惡道裡面去輪迴。
福德有漏,功德無漏;福德有限,功德無限;福德不離相,不破我執,不能超越三界輪迴;功德離相破我執,可以超越生死輪迴。功德裡面有福德,福德里沒有功德。
福由善生,做善事就有福德,做善事不執著,就有功德,功德裡面有智慧。因此,福德與功德表面上看並沒有區別,只在於用心不同,在於有沒有執著的心。一個有智慧,一個沒智慧。所以我們要用智慧,把所做的福德轉化成功德,方法就是不執著,看破放下,自在隨緣。
消業的方法:
(1)佛-省懺: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普賢菩薩)
          (無始:原罪。貪嗔癡:無明。身語意:十大惡業。)
      (四大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及大行-普賢菩薩(同文殊菩薩的智德、正德相對應,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右、左脇(ㄒㄧㄝ)侍,被稱為「華嚴三聖」。)(清涼聖母)
    ※惡業的來源:大同真經:心清務慾潔 氣清務心潔(本心(靈)要清淨,一定要先從潔淨自我的慾望著手)
     ※何謂懺悔? 
           六祖壇經懺悔品云:懺者懺其前愆,悔者悔其後過。懺其前愆者,就是追述之前因無明愚痴所造下的罪 過錯,今已覺悟在佛前坦白吐露出來,且以最嚴厲的自責心,懇求上天及諸佛菩薩寬恕赦罪,讓我有改過自新的機會。悔其後過者,既已懺過立下決心,從今開始對自己的心念、言行都要戒慎恐懼,絕不再犯過。故懺悔 的真實義必須俱備以下四點:一知錯,二認錯,三改過,四不二過。若不知錯不認錯,何來懺悔改過呢?若不知懺悔,一旦業障成熟就會自招惡報。書經太甲篇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即是此理。
        (凡夫無過、賢人寡過、聖人多過。懺悔是聖賢的功夫)
      
      ※【古代寓言】 
              一個背叛的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兒子夏啟抵抗,結果啟打敗了。 他的部下很不服氣,要求繼續進攻,但是夏啟卻說: 「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卻被他打敗了,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 帶兵方法不如他的緣故。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好好自我反省、努力改正過來才是。」 從此以後,他每天很早起床工作,粗茶淡飯,關心百姓生活,任用有才幹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 過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來侵犯,反而自動投降了。

 ※故事: 南北朝的齊朝時,有一位叫作僧遠的和尚住在梁州薛寺,他不守戒律,有時喝酒吃肉。一天忽然夢見神人憤怒的指責他說:「你是出家人,這樣造惡業,怎麼不拿鏡子自己照一照?」
            早晨起來,自己照了一下,見兩眼邊緣現出暗黑色,以為是灰塵,用手去抹,才發覺眉毛居然隨手脫落。僧遠大驚失色,立刻反省自責,痛改前非,從此穿舊衲衣,破鞋子,吃長素,只在每天中午吃一頓飯。早晚向佛懺悔,懊悔痛心的落淚。
            過了一月多,又夢見前次的神人笑著對他說:「能認識罪過,又能改過,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現在赦免你的罪!」他又驚又喜,醒後遍身出汗,面目又有了光澤,眉毛也從新生長出來。僧遠自從親身經歷了佛法的威嚴與慈悲之後,便開始深信因果報應之法理,從此至誠的依教奉行,精進不停,終於變成一位著名的高僧。
 ※故事:
             南北朝時有位寵法師,二十八歲時,遇一位有道行的人對他說:「你滿四十歲時就會死,這是無法躲避的命運。只有至誠求佛加持,懺悔以往的罪業,或許還有希望。」
        寵照鏡子一看,面帶黑氣,便變賣衣缽,購買供品,往東去海鹽光興寺,閉門不出,謝絕同別人交往,每天只是非常用心的拜佛懺悔,以至於白天常常忘記吃飯和休息,夜間也不脫衣服。到四十歲那年,除夕夜裡,寵法師忽然覺的兩耳腫痛,那夜敬佛懺悔到四更,聽見門外有人說:「導致你死亡的業力已經消了!」他立刻開門,什麼也沒看見。
             次日早晨,發現臉上的黑氣已全部消除,兩耳生長硬骨。他平時禮佛,要拜一百次。後來生病,不能下床時,仍在床上按時做叩頭狀一百次,非常恭敬誠懇。七十四歲時逝世。

     ※佛教典籍中記載:佛陀住世時期,欲想出家者必須先做七天的自我反省,方可允許進入僧團。
 ※淨空法師-學佛問答擷要
        病苦的來源有三類:第一生理病:飲食不調。第二冤業病:冤親債主纏身。第三業障病:過去或現在今生造作
一些不善業的果報,這最麻煩,如老人癡呆。佛教導我們要「至心懺悔,斷惡修善,改過自新」方可治癒。
 ※懺悔:「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責悔過之人。」
 ※六祖壇經中有一段懺悔文說:「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
 ※“反省是生命之回溯,懺悔乃滅罪之要訣。不反省無由知己過,不懺悔則進德無路。”
  ◎“心”之省懺:起心動念無非是“業”。內心起懺:起初身不自主-痛苦流涕,洗刷身之不淨。
   再深層之心起懺:進而意識掙扎-捶胸頓足,洗刷意識之不淨。
   最後更深層之心起懺:已自覺無身無體容不得一粒塵沙,一點污垢甚可至-嘔心泣血。如此天清心明則進道矣!
      ◎故事:庸醫與華佗 
   醫生說:你子宮裡長了東西,最好快動手術,可能是惡性腫瘤,開了刀,發現是小孩,醫生直發震,冒冷汗, 拿出小孩,無人知“可得華佗再世”金匾,若將肚子縫上,得賠上幾十年的名醫,最後縫上了。「對不起,太太,我看錯了,妳只是懷孕,沒有長瘤」。全家呆了,病人的丈夫衝過去「你這庸醫,我找你算帳」,後來安產、長
   大了,醫生卻被告差點破產,有朋友笑他,何不將錯就錯,或說是死胎有誰知道?「老天知道」,醫生淡淡的一笑說。顧身家名譽,而去維護真理的人,才是真正大勇。     
清涼聖母(慈恩聖母)
(103.癸巳.12.25.卯.師母新天爵:慈恩聖母 清涼收圓真宰剛毅普渡大慈尊)
                              清涼聖母寶誥    三跪九叩禮
     九天妙境。清涼殿中。文殊前身。純智真性。無形授濟世之丹。九原續再生之約。燮理天人。
     清涼掌教。三期撐收緣之寶筏。賢震今古。巾幗至英。應元握雲深之機文。萬世為坤元之型。
     千秋垂貞義之名。收緣主宰。坤德元尊。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清涼聖母。道德闡化至慈尊。

    在佛教中,寒山傳說為文殊菩薩的化身,與師傅豐幹(彌陀),拾德(普賢)並稱為三聖。寒山生性灑脫,不為世俗所羈,其詩清奇雅緻又明白如話,展現心靈世界的寬廣與自在。   
    寒山詩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地位,公認對日本的俳(ㄆㄞ)劇(雜戲),短歌有深遠的影響。日本人之所以熱衷寒山詩,一方面可能因為同屬東方人種,在文化心理和文學淵源上有很密切的血緣關係。另一方面,禪宗由中國渡海到東瀛後,成為日本僧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寒山的詩中有不少禪宗的道理,宗教意味很濃,再者寒山的詩通俗淺顯,簡明流暢也是其中一原因。   
    進入二十世紀後,寒山居然成為西方嬉皮士的精神領袖,其蓬頭跣(ㄒㄧㄢ)足的形象為嬉皮士仿效,特別在美國,寒山詩風行一時,這卻是始料未及的。 

  ※附:寒山、拾得的《忍耐歌》
    寒山、拾得笑呵呵,我勸世人要像我。 忍一句。禍根從此無生處。 饒一著。切莫與人爭強弱。   
    耐一時。火坑變作白蓮池。 退一步。便是人間修行路。 任他嗔。任他怒。只管寬心大著肚。   
    終日被人欺。神明天地知。若還存心忍。步步得便宜。   

    世人欺我、害我、打我、罵我、騙我。如何處之。   
    禪師答曰: 只管任他、憑他、遠他、莫要理他。再過幾年看他。   
    身穿破衲襖。淡飯隨時飽。涕唾在臉上,不棄自乾了。   
    有人來罵我。我也只說好。有人來打我。我自先睡倒。   
    他也省氣力。我也無煩腦。這個波羅蜜。就是無價寶。   
    能依這忍字。一生過到老。   

    聽天由命。 聽聽聽。堂前父母須當敬。兄弟同胞要一心。枕邊讒言休要聽。  
             天天天。天意與人無兩般。為人莫作虧心事。舉頭三尺有青天。   
              由由由。也有歡喜也有愁。世間苦樂不均事。萬物從天不自由。   
              命命命。五行八字皆前定。切莫算計他人有。富貴貧窮都是命。   
    安分守己。安安安。夜間一宿日三餐。非干己事休招惹。身得安時夢也安。   
              分分分。今生衣祿前生定。休將巧計害他人。兒孫自有兒孫福。   
              守守守。命理有時終須有。莫恨貧苦怨爹娘。兒孫兄弟常相守。   
              己己己。別人閒事不要理。休言長短去笑人。何不將心諒自己。
清涼聖母寶誥:
    清涼聖母是師母的原靈(維生首席則認為是師母的封靈),由誥文可知,其前身為文殊菩薩。
    民國二十九年九月廿一日(庚辰年農曆八月二十日),  上帝詔封坤元輔教晉位清涼聖母,
坤元輔教認為是她一生最尊貴的天爵。(慈恩集.坤元輔教駐世九十五年年表,頁六四)本師世
尊在《清虛集》中,特別記載了這一盛事:
清涼聖母證位後,即奉   上帝詔命轉奉   無生聖母懿旨,凡此次三期受度坤靈,均歸清涼殿發落,並掌教清涼,為收緣主宰,因書贊詞以賀: 
慈雲靄靄降瑤京,一片婆心度眾生。文殊前身成正覺,娥皇再世續新盟。無形親授靈丹訣,濟祖靈光傳妙心。智水源流闡聖教,忠貞輔佐陰陽清。牖民覺世扶宇宙,德配坤元巾幗英。位證清涼功果滿,贊襄維法日月明。龍翔鳳舞光佛國,玉液瓊漿會雲程。俎豆馨香開百代,千秋祀典永留名。(頁四十)
(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都嫁給舜。 師尊倒裝靈有一位:帝舜垂華帝君。5元靈,2本靈、13始靈、14天王、
  14地主、40封靈、20倒裝靈第9位。)
         
(2)佛-斷緣(緣就是「業」、「業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真理,但一切的因要產生到果,必須
         有適當「因緣」的聚合。如「果」之發芽,必須配合土壤、陽光、水份,若斷掉其一,
         則不得果。
※斷緣的方法:1、不二過(身)。2、五心五意(心)。3、培功德。
佛:明心見性、重誓願、慈悲濟世、印心。達摩-第28代祖,心印之祖傳二祖神光(慧可),
萬法歸一,一歸何?是以神光拜達摩,少林立雪為何事?只為一指脫閻羅。

佛:明心見性。黑氏梵志經,佛告黑氏梵(ㄈㄢ)志:放下前際、放下後際、放下中間。
      放下前際則無生,放下後際則無滅,放下中間則無住。無生、無滅、無住,則無我。
     放下以後,就斷煩惱障和所知障,斷煩惱障可以得涅槃,斷所知障可以證菩提,
           涅槃屬定,菩提屬慧,定慧二道,是無上佛道,無上佛道由放下而來。

          1、不二過。◎「錯」、「過」與「罪」要辨別。
        「錯」→無意識所犯的為「錯」,也是每一個人每天常氾的,如:走路不小心撞到人。無知所犯的為「錯」。  
                  仙人打鼓有時錯,腳步踏差誰人無?只要在內心反省,小心一點不要再氾就可以。

        「過」→明知有「錯」,還去做叫「過」。「過」就是造了「因」,須承受「果」報的。這就是「菩薩畏因,
                  眾生畏果的道理」,如不斷「緣」就難逃因果了。

        「罪」→「罪」的來源○1犯大過,而成罪。 ○2業積多了,承受果報。
 嚴重的「過」為「罪」,有意破壞、瞋恨心破壞那是罪,罪是很重的,須要判刑,必須承受「果報」的。
                果報:現報,生報,後報(現報-此生承受。生報-來生承受。後報-多生後再報又稱累世業力)
                      因為業因不成熟而累積成後報。即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2、大同真經:靜心潔意 克心斂意 滌心正意 定心凝意 修心養意
            靜心潔意:清靜自心、潔淨意念;意:心志,心所思慮,心靈活動,即意念。
              克心斂意:制服自心,檢束意念;克:制勝。斂:檢束,節制。
              滌心正意:洗滌自心、純正意念;正:統一不雜。
              定心凝意:安定自心、集中意念;凝:集中。
              修心養意:修煉自心、持養意念。

         清虛宮弘法院教師: 八十六年十一月廿九日 丁 丑 年 十 月三十日  未時(修心有15篇)
         性與欲                                                           
       「性」者指先天本性,即《中庸》云:天命之謂「性」。「欲」者指七情六欲。                                                                       
    性與欲併存在於人身之中,且關係至為密切,兩者互動直接顯現於人之身心言行,果若是由先天之性主導,表現出之言行是和善、慈悲與樂觀、進取,則他人所感受到的是心定氣和。反之,係由後天之欲支配,表現之言行是貪瞋、凶暴與爭奪計較、患得患失,自己的心不得安寧,他人感受到是的心浮氣亂。               
        求道之人,既得明師指點,經過日積月累的煉心,將後天之欲煉得空空洞洞,先天之性得以充分發揮,凡有起心動念,均以先天之性導發言行舉止,隨時因勢潛移默化後天之欲,日久功深, 一個圓陀陀、光灼灼、晶瑩剔透的本來面目自然而現矣!                                                                     
    既知人身難得,今已得之,當體行積極樂觀奮鬥之道,日日修持帝教五門功課法寶,力行之!實踐之!可以提昇熱準,充沛正氣,自救救人,可保此身不再受顛倒輪迴之苦,可化三期免淪入靈肉俱毀之劫啊!

          清虛宮弘法院教師:  八十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丁 丑 年十一月 一 日  辰時
        欲望人之有欲,乃造化之奧妙,亦為人類與生俱來之本能也。所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所謂:食色性也。人一出生即知覓食,及長即知求偶,食衣住行育樂諸般需求皆是來自於欲望之支配也。                                         
    人類之欲求有一通病,在於不知節制,任由欲望肆無忌憚的追求,一如深壑難填,於是乎為達足欲求,不惜不擇手段,乃至鋌而走險,最後迷失本心本性,喪失良知良能,將十分難得擁有的人生光明前途斷送,此種活生生的例證實不知凡幾,不可勝數!                                                             
    吾人既知欲望乃人之本能,也找到它的通病,若能有適當之調和,生理與心理產生和諧,性與欲產生和諧,才是人生修行之真諦,以人類之科技之發展而論,其中不乏因求知欲望之驅使所產生,有的可以造福人群,有的卻是遺禍無窮,其中關鍵即在欲望之和與亂差別耳!                                               
    是以身處紅塵火宅中,一面生活,一面修持,當知節制個人欲望,以潔欲為原則,潔身自守,出淤泥而不染,才足以自救救人,否則一旦陷入欲望的深淵中,將無以自拔,深思之!

     3、培功德。(即:功不積業不能消,德不培冤不可解。功德不能抵業障,但斷緣能消「業」。)
   功德;可以幫助我們解脫身、心的痛苦,在靈性上得到成長。 

   福德:可以讓我們得到福報,減輕生活上的困難。我們所做的事情,如果是利益別人的靈性,那麼這一方面就是功德。如果我們所做的事情,不是利益別人的靈性,可能是利益別人的肉體、信仰、利益別人一時的困難-即是福德。
          達摩:自淨其意、自空其體、不著貪相、不以世求是為真功德。

      ※問:佛門講功過不能抵銷,請問要怎樣說明才圓滿?對於修行人有什麼啟示?
    答:功過確實不能抵銷,我們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來做比喻,瓜的因不好,代表「惡」,
        豆代表「善」。
        我的瓜種下去了,現在知道錯了,我現在豆種得很多,瓜會不會變成豆?不會!瓜還是結瓜,豆還是結豆。這就說明功過不能抵銷。決不是我豆種多了,瓜就不結瓜,它還是一樣結瓜。無始劫以來,我們的善惡業因絕對不能抵銷,但是因要變成果,當中要有緣,所以佛講「緣生」。我的惡因很多,我不想結惡的果報,我就把惡的緣斷掉。譬如種瓜,我不想讓它結瓜,我把瓜的種子放在茶杯裡面蓋起來,它沒有土壤、空氣、水分,經過一百年,它也不會結瓜,這是緣沒有了。如果你把瓜種在肥沃的土地,它有水分、肥料、日光的
 緣,它一定生長得很好。所以,我們要想善成就,一定要修善緣;要想斷惡,將惡緣斷除,惡的種子就不會結果。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業不重,不生娑婆,果無業繫,何不超出三界。

《太上感應篇》【悔過章第九】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故事:行善改命要有恆心、耐心。
         湖州有位孫邵先生,與寫【了凡四訓】的袁了凡先生感情很好。袁先生曾經將【感應篇】、【功過格】等勸善的書相贈。孫邵先生因而日日以善行自勉,可以說做到兢兢業業,不敢違背準繩的地步。 當他年紀四十多歲之時,當年辛辛苦苦參加拔貢考試而得到的縣令職位,竟然因為不小心忤逆長官的意思,而落職回家,家境不再富裕。 

         有一天,自覺一生謹慎言行,從未作奸犯科,造作罪惡,居然還會落到如此平凡的地步,天理還有什麼值得倚仗的地方呢?因此在憤恨不滿的心境下,寫了一首詩粘在城隍廟的柱子上,抒發心中的抑鬱。 詩曰: 
         寡過多年不記功,老天何苦令予窮? 
        有談報應津津者,此後聽如過耳風。 (怨天尤人)
     

過了幾天,竟生病了。在病中昏憒時,夢見二位士卒來引他去見冥官,冥官對他說: 「你前生並未種福田,此生理本貧困。目前你所得到的福份,已是上天的厚賜,祖德的轉移。何能埋怨呢?」 
     接著命旁邊的官吏取來簿冊給孫紹看。孫紹看了之後,發現生平所做的善惡諸事,纖毫未漏地記載其中。方知目前所享有的福份,都是本來沒有而轉增的。所有的順適之境,都是原本危殆轉賜平安的。

 至此,方才相信報應一點也不差謬。冥官又告諭他說: 
  「砥礪自己的行為要做到善行周廣的境地;做人要想到比自己命運更苦的人還很多。以後你要更加力行善德,不要懈怠,皈依佛門,聽經聞法。千萬不可以隨便妄加猜測,認為神明不公,佛天不慈。否則必會招來天譴。」   
         說完用手一揮,孫邵先生就醒過來了。從此加倍修持自省,子孫果然富貴不絕,自己也活到八十多歲,親見二個兒子當了大官。
※故事:算命先生看到生辰八字,才屈指,就搖了頭:「恕我直言,你恐怕過不了五十五歲那關!」  
        事隔多年,某人已過六十,事業宏發、身體健朗,笑吟吟地又在命相館出現:「您還記得我嗎?您曾經算我過不了五十五歲。」  
        算命先生一驚,再問一遍生辰八字,算了許久:「沒錯啊!你應該過不了五十五歲啊!除非你是大善人。」 難道我這些年行的善事,可以改命?」 
        當然!許多人的壞運,都因為你的善行而改好了,你自己的運能不改嗎? 
        這世界就像水,總是平的。你今天送出一些水、明天又送出一些水,雖然是注進別人的水面,那水還是要回流的。回流之時,常是你缺水的難關。」  
        先生長身一揖:「 命由己作,福由心生。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大善人的命,難從天定,更由不得我算了!」 
        我們要知命、造命、受命、惜命、救命,以積極的態度把握生命。所以,我們不能認命。  
         『即使人家批評你、否定你、攻擊妳,也不代表你的自我受到否定。唯一能否定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修心可以補相,行善便能造命,千金非寶心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
       ※古云: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但日有所消。

(3)佛-誦懺文(幫助親人或有緣人消業):
         梁皇寶懺-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經,梁武帝-郗氏皇后-蟒蛇。
三昧水懺(仙佛調解)-會說話的人面瘡。(三昧水懺者。因唐悟達國師知玄。遇迦諾迦尊者。
  以三昧水為濯積世讎。知玄遂演大覺之旨。述為懺文。)和《地藏菩薩本願經》。

     ※「梁皇懺」特別點出「怨從親來」許多怨懟(ㄉㄨㄟ)其實是親近的人造成的。
      家的意義:(女主內,男主外)。夫妻怨懟(ㄉㄨㄟ)
      男子無妻屋無樑,女子無夫家無主。
     「家」:家上面一點代表“屋的樑”“女人”頂著“天”,是屋子的橫樑、主幹。寶蓋頭下面就是“豕(ㄕ)”,
     「豬」的意思。在家中“女主人主內”,一切由妻做主,其他人都要像豬一樣。若家上面一點掉了,就變成“冢”。

     「夫」:在外「妻」敬「夫」要大於「天」,妻若不敬夫就會變成「二人」。「二人」就各有心思,各有所想,難以圓滿。所以夫妻絕不能1+1=2,一定要0.5+0.5=1才能圓滿。夫在外志向要高,也要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才能養家。

      夫妻:共走一條路,直到天盡頭。共眠一張床,直到壽盡時。 人間共眠一張床,直到攜手上天堂。
      夫妻是緣,是善緣,是惡緣,無緣不聚。 子女是債,是還債是要債,無債不來。夫領妻成道,妻助夫成德。
           俗諺有云:「偏愛之子不保業,難得之婦不主家。」
   ※台語俗話說:「不孝媳婦三頓燒,孝順媳婦半路搖」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實含意吗?
     「本來這句話的上聯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聯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第一 句:「男子有德便是才」!這話是希望一個有為的男人,要以德行為主,以才幹為輔的意思。為什麼要以德行為主呢?看看現今社會這麼亂,詐騙這麼多,網路上什麼希奇古怪傷天害理的事都有,這就是有了才幹卻缺乏德行的後果,總之,這句話是告誡每個男子要以德行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視才幹。 
     而下聯「女子無才便是德」又是什麼意思呢?依然是勸女子要以德行為主的意思,而非貶辱女人不能有才幹。這整個誤會是因為錯解了「無才」的「無」字所造成的。這個「無」字是動詞,是「本有而無之」的意思,也就是”本來有才,但心裡卻自視若無”的意思。
       「隋唐演義第三十七回: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才何必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歎為有才無德,為可惜耳。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

   ※夫妻是緣,是善緣,是惡緣,無緣不聚。 子女是債,是還債是要債,無債不來。

※故事:維多利亞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在位時間長達63年又七個月,比任何一位英國君主長,
       亦比歷史上任何一位女性君主長,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這是英國一個工業、文化、政治、科學與軍事都得到了相當大的發展的時期,亦伴隨著大英帝國的大幅擴張。
       維多利亞在1840年與堂弟薩克森-科堡與哥達的艾伯特王夫結婚。他們的兒女、孫子散布在歐洲皇室,使維多利亞得到了「歐洲祖母」(Grandmother of Europe)的外號。
       有一次和先生吵架,她知道自己錯了,想找先生道歉。可是她先生反鎖在房內,她就輕輕的敲門,她先生回答:
      「誰呀!」。維多利亞就說:「我是大英女皇維多利亞。」三分鐘了沒反應。維多利亞再敲一次門,她先生又回答:
      「誰呀!」。維多利亞就說:「我是大英女皇維多利亞。」又三分鐘了沒反應。維多利亞再敲一次門,她先生又回答:
      「誰呀!」。維多利亞就說:「我是你的愛妻維多利亞。」她先生才開門。
    ※如果一個女人贏得了全世界,卻輸掉了家和愛人,甚至孩子,划得來嗎?

     ※紅樓夢:「四了歌」:
  世人都曉修行好,只為功名拋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修行好,只為錢財拋不了; 生前只怕聚不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修行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多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修行好,只為子孫拋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故事:輪迴真是苦,孫兒娶祖母,牛羊座上賓,六親鍋內煮。(“冤親債主”不一定指“人”而已)
     ※三教聖人男子作,觀音菩薩女人修,十八羅漢男子作,文殊菩薩女人修。
        三千諸佛男子作,普賢菩薩女人修,八洞神仙男人作,瑤池王母女人修。
   ※梁皇寶懺-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經   梁武帝-郗氏皇后-蟒蛇。
   ※蔥、韮、薤、蒜-梁武帝皇后郗氏,將五種穢污,腥羶之肉,外用麵裹供齋僧,欲破眾僧淨戒,壞佛清規,幸我山僧,各得明心見性,不中他計,自造香齋,藏在身懷,將娘娘污齋,換在袖藏隱,丟在園中,出生蔥韮薤蒜。
※梁皇寶懺是南朝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的。緣起是皇后郗氏在往生後的數月,有一天梁武帝正要就寢時,聽聞外面有騷亂的聲音,於是出去一看,竟然是一條大蟒蛇,而且睜大眼睛望著他。這時候武帝大驚不已,不知如何是好,便對蛇說:「朕的宮殿嚴警,不是你們蛇所生之地,看來你必定是妖孽。」蛇於是對武帝說:「我是你的皇后郗(ㄒㄧ)氏,妾因為生前喜歡爭寵,而常懷瞋心及嫉妒心,性情慘毒,損物害人,所以死後墮入蛇身。現在沒有飲食可吃,又沒有洞穴可以庇身,而且每一片鱗甲中有許多蟲在咬,真是痛苦萬分。由於深感皇帝平日對妾的厚愛,所以才敢顯現醜陋的形貌在您的面前,希望能祈求一些功德,脫離蟒蛇之身。」蛇說完之後就不見了。

       武帝將這個情形告訴誌公禪師,禪師對梁武帝說:「必須要禮佛懺悔才能洗滌罪業。」武帝於是請誌公禪師搜尋佛經,摘錄佛的名號,並且依佛經來撰寫懺悔文,總共寫成十卷。然後武帝就依照懺本為皇后禮拜懺悔,有一日,突然聞到異香遍滿室內,久久不散。武帝抬起頭來,看見有一個人,容儀端麗,對他說:「我是蟒蛇的後身,因為
承蒙皇帝為我作功德,所以現在已經超生忉利天,今天特來致謝。」言畢就不見了。

       梁皇寶懺從梁朝流傳至今一千餘年,行人若能依此懺文虔誠禮拜、慚愧懺悔,並檢討改過,以慈悲、智慧的法水洗淨愆尤,必得佛陀慈光加被,業障消除,善根增長,身心清淨,平安吉祥。

      梁皇寶懺確實是大懺,但這是禮懺,就是以禮佛來懺罪,達到增福增慧。所以不是拿來『誦持』的,是用來『禮佛』的,如果要誦持,還不如誦經來的好。那麼用於禮懺,每天禮完一部份後,也是要回向,每次也是要回向,這是不斷自己的發心。

誌公禪師勸世歌

        南來北往走西東,看得浮生總是空;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東昇西沈為誰功;   田也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大藏經中空是色,般若經中色是空;   朝走西,暮走東;
         人生恰似採花蜂,採得百花成蜜後;   一場辛苦一場空。

   ※三昧水懺(仙佛調解)-會說話的人面瘡
(三昧水懺者。因唐悟達國師知玄。遇迦諾迦尊者。以三昧水為濯積世讎。知玄遂演大覺之旨。述為懺文。)
          漢朝景帝的時侯,吳楚等七個諸侯國驕恣不馴,袁盎(ㄤ)曾任吳相,袁盎對晁錯本有芥蒂,就獻計:「斬晁錯。」
這是內杜忠臣之口,外報訴侯之仇啊!」於是皇帝喟然歎患大為悔恨,但已來不及了。

          到了唐朝懿宗的時候,有一位悟達國師,他在還未享盛名的時候,曾在京師邂逅一位僧人,這位僧人患有惡疾,人人都討厭害怕而避開,而悟達國師卻對他禮遇有加,絲毫沒有厭煩的神色。後來這個僧人要回去了,銘感悟達國師的盛情,就對他說:「你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到西蜀彭州的茶隴山來找我,那山上有兩顆松樹,附近就是我的居所。」悟達在長安,道德聲望日隆,唐懿宗並且禮聘為國師,賜給他沉香木雕的座椅;恩寵無比。
忽然,在他的膝上長了一個人面瘡,有眉有目也有口齒,竟然還會吃喝。發作起來。撕肝裂膽,疼痛萬分,而所有的名醫都不識這個是何病症。偶然想起僧人臨別的一席話,於是趕忙前往茶隴山去尋找。到了茶隴山,已是傍晚時分,薄暮冥冥,四顧無人,正覺徬徨,驀然遠見煙雲之間,有二顆松樹,往那尋去,果然見到僧人,敘起病苦,僧人說:「這無妨,這山巖下有泉水,明天洗一洗,就會好的。」隔天黎明,童子引領他到泉水邊,才要掬起水來,那人面瘡卻大聲說:「且慢洗!我還有一段宿因要說。」於是人面瘡就問:「國師博
古通今,是否曾讀西漢書所記載,袁盎殺晁錯的事情?」國師說:「曾經讀過。」人面瘡說:「國師你就是那袁盎,我就是晁錯,被你腰斬東巿,這冤屈何等深痛!我累世想要對你報復,而你卻十世都作高僧,戒律精嚴,我無從下手。恰因你近來受人主寵遇,名利之心漸起,於德有虧,我才能一報此仇。現在既然承蒙迦葉尊者,以三昧水為我洗灌,從今以後,我也不再與你為怨仇了。」悟達國師聽了心頭凜然,用水洗瘡,痛徹骨髓,醒了之後,果然好了。
   ※基督教有位牧師(天主教稱為神父 基督教稱為牧師):唸佛可超生難道閻王怕和尚;金錢可贖罪分明菩薩是貪官。
   ※《地藏菩薩本願經》:但因為譯者不詳,也未收入譯經目錄中,因此在宋朝及元朝編輯的《大藏經》,都沒有收錄此經。直到明朝,本書才被收入《大藏經》,因此有學者懷疑此經並不是自印度傳入,而是五代時在中國寫出的經典。(使親人眷屬在各種情況下脫離苦難的種種方法)
 ※又稱為佛門孝經,內容除了弘揚首善的孝道,更諄諄告誡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初學佛者必讀的經典。
 ※在佛教及部分民間宗教中,《地藏經》亦用於人們對死者的超度(及臨終關懷)。即依誦《地藏經》或遵循《地藏經》中所獲的功德,迴向給死去的親人。例如台灣大部分佛於農曆七月舉行的各項法會,許多參與者都會集體朗誦。

故事:何必平地~起風波 :禪宗的一則公案 
         有一群人等著要過河,船伕把渡船~從沙灘上推到河裏。河邊的小魚、小蝦、小螃蟹,因為兩岸船隻的往來,紛紛被壓死了。 
         等候乘船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位秀才和一位禪師,秀才看到渡船壓死魚蝦的情況,就問禪師:「師父,您看船伕把船推下水的時候,壓死那麼多魚、蝦、蟹類,您說這樣的罪過,是乘船的人的?還是船伕的?將來這個殺生的罪業,是要歸於乘船的人,還是船伕?」 
         禪師指著秀才:「是你的罪過。」秀才很生氣的說:「怎麼會是我的罪過?我既不是船伕,我也沒有乘船,怎麼會是我的罪過呢?」 
         禪師喝叱道:「天地之間生命自有定數,輪迴亦在其中。因為你多管閒事!船伕為渡人到河岸,心裏沒有殺意;乘船的旅客,只是過河辦事,也沒有瞋恨殺生的意念,他們無心,本來無過,就像虛空太極,任白雲烏雲更替,並不妨礙原本淨朗的天色。」
         紅塵人世間,本來就世事無常,人力之微弱,難扶一切眾生之善,秀才看不清~~大道本自然,任那無記之事, 攪擾身心靈的清淨,能悟徹世事真理,進而不迷惑顛倒於~凡俗事物之中,秀才妄生是非之心,憑添煩惱閒事。
     原本佛陀制戒,是要我們減少對食物的貪慾,用心去修行,將生活所需,降到最低的溫飽。但有些人為了持午,卻麻煩其他人打果汁、熬米湯,自己卻高高在上去修行,打雜等庸庸碌碌的事物,由他人為自己去做,這種行為並不可取。 
         古代的祖師大德,搬柴挑擔,為眾生做一隻老牯牛,我們何德何能?又有多少福慧~可以如此浪擲? 
         人世間~也有不少像秀才一樣的人物,喜歡論人~~長短、善惡,卻不自知~~是非、真假,讓自己身心不自在。 
         罪業由心造,我們這顆心;像精於工畫的師傅,塗滿青、紅、紫、綠的色彩,想要回復新的純白無瑕,只要停住內心畫師的雙手,那些五顏六色~自然消褪。花開花落,世間事自有定數,誰的罪過?
     甲也好,乙也罷,都不關我們的事,何必平地起風波,讓自己的心~朝也寒雨,晚也冷風,不得寧靜! 
     那有需為死亡的魚蝦超渡嗎?這是慈悲心,可持誦「懺文」或「南無阿彌陀佛」迴向「願汝即時生淨土」可也。

 ※天帝教有沒有懺文?(聖訓超拔17篇)
   天帝教最大的懺文就是「廿字真言」,是「宇宙總咒語」,是「人生守則」。

         吾乃地曹少皇降: 民國七十七年八月十七日  戊辰年七月六日未時

  今前來介紹地府引渡超拔之概況。
  七月初一乃為地府、人間開啟銜接引渡之季,許多孤魂、亡魂及怨魂皆於地曹領旨准予通行人間,行使其寃寃相報,以消其宿業,於象天中之無形靈體,由於幾近人間之環境而所不同之點,乃在於精神意識之停滯期,故於此間之靈中皆處於記憶回溯之保存期,於人間之一切念相若受於環境因素,亦或某人影響,導致脫離正常生命之年限者,於地府中亦無死亡黑籍即呈一亡魂、孤魂及怨魂之飄浮狀態,隨處沾粘,隨緣吸附,一旦意識回溯之功能延續不斷者,即內聚之磁化效應即便增加,故於此節氣中易異引於該投射之某人或某事物上,發生靈異之現象,即俗稱之鬼附身。

  整體象天羣之性靈和子,皆屬一管理嚴密之組織,而七月之超拔、渡靈工作乃屬一靈界之審判考核季,凡以心性協調達一熱準者,即被挑選出,進入較高能階之場所,做為下一階段之靈修過程,亦所謂之煉靈場所,故!於此渡靈、超往生之管道亦不過為朝新向度修煉之歷煉管道,而同奮誦念之廿字真經、真言目的則在於加強靈界道場光明度,使迷惑執著之性靈和子,重新檢視自我,引領歸真。
  吾於此之際,盼!各自加強誦廿字真言、真經之持誦,救億萬迷茫之性靈生命!此乃蒼生之幸矣!
   此示!   吾回!
         

吾乃應元地曹少皇:  七十九年四月五日   庚午年三月十日亥時

  今日適值人間清明節日,端見家家戶戶之人間個個扶老攜幼,為祖先祭拜及掃墓或舉行祭祀冥禮,以表示後世子孫內心誠摮追思之敬意。

  人間訂定清明日為「民族掃墓節」,事實上乃是喚醒國人在奔波於人道生活時,亦應不忘念茲在茲,繼續保持中華固有文化的民族傳統道德-「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觀念,而此觀念更應在帝教的宗教信仰上,落實生根。在帝教中,同奮須以「感恩」的心情,追念祖先以艱苦創業的精神,胼手胝足,披荊斬蕀,歷經悠久年代,方造就今日富庶的社會環境,而且更須以緬懷過去,把握現在,創造未來的奮鬥精神,為後世提供一個高度文明的心物合一世界。

  在有形宇宙與無形宇宙中,帝教實肩負著「陰超」與「陽薦」兩項永久性的使命,一方面要以同奮誦唸之廿字真言及廿字真經之迴向功德,從事普渡幽冥的工作;另一方面要以同奮虔誦兩誥之精神力量,來達成救世救劫的崇高目標,並藉此功德迴向支援地曹之「超拔法會」。因此,只要肯積極精誠奮鬥,為帝教犧牲奉獻之同奮,其逝世之列祖列宗及在世親屬,或多或少皆可受其為天下蒼生福祉而奮鬥的功德迴向及護佑,漸漸化減其等之業緣,而蒙受「陰超」或「陽薦」之功,此等能得天助之特殊緣法,實非一般民間舉辦「超渡法會」之能力所能同日而語的!

  故帝教同奮不僅要熟知社會民俗信仰之應對之道,更要將正信的宗教觀念,普及人心,藉以廣渡原人,共同培養正氣,以參與化育群倫之盛舉。此示。

天 帝 教 四 戒   2004.4.14師語
     華嶽大上方玉皇洞內,得 上帝御頒人生戒、初乘奮鬥戒、中乘平等戒、上乘大同戒,
     以使帝教同奮遵奉修持之圭臬而進修三乘,爭取聖凡平等。
  (一)人生戒
      1.戒傷天害理 2.戒離經叛道  3.戒紊亂綱常  4.戒妄結怨緣  5.戒聚斂財物 6.戒意存邪念
  (二)奮鬥戒
      1.戒自欺欺人 2.戒不守本份  3.戒貪嗔好色 4.戒逞勇爭鬪  5.戒高傲稱強 6.戒放蕩形骸
  (三)平等戒
      1.戒逞強暴而妨自由 2.戒踰道範而肆妄為    3.戒存計較而亂是非 4.戒自高大而傷賢能
  (四)大同戒
      1.戒瀆先聖而辱道風 2.戒違教令而犯規乘    3.戒弄機心而傷人和 4.戒立門戶而妄排斥
      5.戒擅方圓而毀規矩 6.戒逞私心而害大公    7.戒事侵略而礙和平 8.戒悖自然而失和諧
 
(4)痛苦還債(被動)。修苦行、忍辱(主動)。(福越大則業越大。)
      消業的方法:1.省懺(自己洗心)。2.斷緣(自己修持)。3.誦懺文(為親人)。4.承受苦業(被動和主動)。
    「苦」:(1)現世八苦:佛教人生八苦,即是:生苦(哭著來)、老苦、病苦、死苦(前四項身苦)、生苦(哭著來):夫妻是緣,是善緣,是惡緣,無緣不聚。 子女是債,是還債是要債,無債不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人有些難言的苦」。人生的過程其實只是不斷療傷止痛的過程罷了!
      老苦:記憶減退、動作緩慢、眼花、耳聾、髮白、齒落、吃不下、拉不出、睡不著、死期已近。
             年輕的時候,日短年長;年老的時候,年短日長。──中國諺語。
             老年人:站著無元氣  坐著則哈吚  躺著睡不去  見講講過去  現講現忘記 太硬咬不去  吃無吐大氣
                     想著就怨氣  要走無處去  要死無勇氣  只好活下去病苦:(人生最苦是病苦)悟達國師的人面瘡、醫院像菜是場、人食五穀哪有不生病?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疾病之人成就五法。不得時差。恒在床褥。云何為五。  
            於時。 病人不擇飲食。不隨時而食。 不親近醫藥。多憂喜瞋。不起慈心向瞻病人。            
          (一、 飲食方面細加檢擇(註:不亂吃東西);二、 按照適當時間進食;三、 按時服用醫藥;四、內心平靜,不亂發脾氣;五、 以慈心及同理心去體貼照顧自己的看護。)

       死苦:「死亡」,意謂著亡者即將一去不回,「臨終關懷」「助念團」「風刀解體」「刀風解身」「生龜脫殼」
         (世間最慘者,莫甚於死)死苦是每個人必經的生命終點、死苦是眾生無明迷惑、死苦是生命流轉輪迴的自然。 
           死亡、睡覺、打坐三者有何不同?  (不受死苦:坐脫立亡)                
    在生的無知、老之概嘆、病之苦痛、死之無奈(恐懼、執著)。(果報)四相 在今天,生老病死被人們用來指:生育、養老、醫療、殯葬等大事。
   愛別離苦(調心性):「愛別離」這個「愛」就是貪愛,就是我們自己所貪愛的人事物,偏偏要別離,這個時候所引發的憂苦,我們稱為愛別離苦,它也是有五個內容。
1. 捨不得。(親愛的家人、最親愛的朋友)   2. 憂悲分離。(失去依附)3. 生理上的侵擾或者是苦惱。(茶不思、飯不想)4. 思念上的苦。(心上的苦)5. 生活上的資生用具,有所缺乏的時候,所引生的苦。
怨憎會苦(靠修持):1.想見的愛人見不到,怨恨的敵人卻總是狹路相逢;2.想聽的喜訊聽不到,不願意聽的噩耗卻時時傳來;3.非常希望身體健健康康的,可往往是病魔纏身;4.想要自由快樂之時,反而不悅意的外境經常出現;這就是輪迴的本性。
求不得苦(節慾望,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色、聲、香、味、觸五塵,或財、色、名、食、睡等五欲,往往有所希求,不易知足,所謂「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世間之事,常常事與願違,求而不得,則心生煩惱。「求不得」是苦,求到了,也不見得是樂。故經云:「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儒家亦云:「人到無求,品自高。」若能知足常樂,心無所求,才能達到真正的快樂。
   五陰熾盛苦(靠智慧,放下得自在。五陰:色、受、想、行、識,它們是心識的作用。)(後四項心苦)。 
  五陰熾盛實為其餘七苦的根源。(其實樂是相對於苦而存在的,樂也是苦因,樂中有苦,因為樂依附於五陰而存在。執著、長養五陰而產生五陰熾盛的結果,使得眾生輪迴三界,不得解脫。)
(2)『六道輪迴』苦(又名六趣、六凡,六種欲界眾生):乃指天(福報天)、人、阿修羅(上三道、三善道)、畜生、餓鬼、地獄(下三道、三惡道)等六道眾生,都是屬迷之境界,不能脫離生死。〔印度獨特的人生觀:輪迴與眾生皆苦〕
         阿修羅:阿修羅為印度最古諸神之一,係屬於戰鬥一類之鬼神,經常被視為惡神,而與帝釋天(因陀羅神)
爭鬥不休,以致出現了修羅場、修羅戰等名詞。

     天人親和真經:十大天人。曰聖。曰凡。曰和凡。曰飛和凡。曰藏生凡。曰非藏生凡。
                             曰基動凡。曰動凡。曰基靜凡。曰靜凡。

      靜凡:有粗淺的知覺意識但無法自己移動,隨著日月的流逝,會慢慢有點伸長上的變化,這類天人名之靜凡,比如:被覆蓋蘊藏的岩礦。

      基靜凡:有更進一步的生機表現,知覺意識較細緻些,會受週遭環境影響而發生變化,有潛伏的移動現象,這類天人名之基靜凡,比如:玉石、水晶等珍貴礦石。

      動凡:有知覺意識,可以移動,隨著歲月的流逝,有明顯的行進,這類天人名之動凡,比如:。高山峻嶺、天體。

      基動凡:有知覺意識,緩慢移動,每日都有伸長,但要經年累月才能被鑑察明視,這類天人名之基動凡,比如:曝露在地表上的岩石、荒漠。

      非藏生凡:有更細緻的感覺意識且有相應的生命週期活動(例如:開花結果凋謝),春天生長冬天斂藏,生命週期很短,這類天人名之非藏生凡,比如:原野山嶺上的花草,春天生氣十足蓬勃生長,冬天斂藏凋謝枯萎,猶如宇宙間的過客,稍駐足即離開,不久留戀棧,雖有知覺意識、生命週期活動,但卻不耐外在環境的變化。

      藏生凡:壽命長短表現在輪節上,有感覺意識,有能力對抗外在環境的變化,有生命週期活動,隨歲月變化不改 其外在形態,這類天人名之藏生凡,比如:青青松柏、高潔雅竹,壽命極長。

      飛和凡:唳聲嘎嘎飛翔於天空的鳶鳥,活躍於深淵的游魚,一者上察於天一者下伏於淵,能思考,能累積經驗能力,能採取與思考相應之有目的性的行動,這類天人名之飛和凡,但他們對生命的認知只是猶如以管窺天般的程度而已,很淺薄,雖然已有這樣不錯的生機表現了。

     和凡:能覺察窺知週遭環境細微的變化,行動時能達致目的,靜息時能思考,行動與思考已能瞻前顧後,知能行三者協調整合,這類天人名之和凡,比如:陸地走獸、海中大型動物,有敏銳的嗅覺、聽覺反應。


       凡:能漸次圓滿才智的展露,生命達致和宜狀態,這類天人名之凡,也就是人‧其電子體之質(原子以陽核為中心)與衡(電子量居地球生物中最高)彼此相當,故為一高等組織,知行能覺慧的程度頗高,是居宇宙核心、角色地位最重要的天人。
        聖:以凡進修則為聖,其圓滿的功夫遠超過凡,是以,雖然知行能覺皆不凡,才智相當高,但知行能覺可高度圓滿地協調整合。

     教義第三部 精神之人生觀 第四章 生命之究竟
     丁、生命偶然論不知因果完全被支配-宇宙之中為無量數之和子與電子所湊成之世界。電子由於同引律之支配而結成物質,成為陰靜之電體;和子則飄遊於宇宙之空間而受異引律之支配,出入於物質之中,生生死死,永無已時。是以和子之命運實屬悲慘,了無自擇之力,當其飄渺於地面之時,隨時隨地均有陷阱,可謂荊棘遍地,偶一不慎,即被吸入,一經吸入,即非俟該物毀滅期至,不能脫離。試思以人類之和子一旦如被吸入低級電子成分所湊成之石塊或草木之中,則其感覺當如何?誠可謂不寒而慄矣!蓋自有天地以來,所有一切高山森林中被拘禁之和子,即佛說所謂無間地獄也,非俟天然淘汰,山崩石爛之時,當永無出期。幸而為人,亦不過曇花一現而已。
       此論何論?曰生命之偶然論也,自然律之輪迴論也,亦諸行無常之悲觀論也。人生之究竟果若如是,則生命之價值亦可謂了無意義矣。戊、生命因果論完全超脫(知因),把握善因創造善果。

        上古天真論:岐伯告訴黃帝,四種高壽的人:真人、至人、聖人、賢人。 
              真人:能體悟「人天無二」境界的人。(唐初:成玄英)。
              至人:「至人無己」是莊子逍遙遊中一個十分崇高的人格典範。「無己」意近「無我」。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在莊子天下篇:莊子聖人不是指道德修養高的人。
              天人:不離於宗,謂之天人。(不離開道的根本,叫做天人)
神人: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脫離道體精微,叫做神人)
至人:不離於真,謂之至人。(不脫離道的真實,稱為至人)
聖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 
(以自然為宗,以純德為根本,以道體為門戶,超脫生死變化的,稱作聖人。)
其實莊子書中,有真人、至人、神人、聖人、德人、天人、全人等不同的稱號,無論稱謂為何,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能免除內外之刑,超脫生死情慾之限制。
   ※孔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士人(富貴不足以益,貧賤不足以損)、君子、賢人、聖人。
     聖人者:「德合於天地,變通無方,窮萬事之終始,協庶品之自然,敷其大地,而遂成情性,明並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識其鄰,此謂聖人也。」
     賢人者:「德不踰閒,行中規繩,言足以法於天下,而不傷於身;道足以化於百姓,而不傷於本;富則天下無苑財,施則天下不病貧,此則賢者也。」

    ※苦行就是奮鬥啊,身心同時要並用、同時奮鬥啊,要磨練啊,一定要吃苦才行啊,你看古代的最最通俗的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大家不吃的苦、不能吃的苦,我來吃,而且要不是吃一天、兩天短期的苦,要長期的苦吃下去,你自然你的毛病就沒有了、業障消掉了啊,吃苦就是消業障要知道啊。(天人學本81-10-06第二十一講八十一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學典禮訓詞.)
     廣欽老和尚曾開示:「做得要死,又被人嫌,就叫六度總修」。做得要死,就是很賣命做事,這表示「布施」,就是拼了最後一口氣也在所不惜,這要非常「精進」;結果又被人嫌, 這就是修「忍辱」(業障 自然消除);人家開口嫌,我們心沒有動、難過,這是修「禪定」;沒有動心、動口對他回嘴,這是「持戒」;如果想得開,將那口氣壓下來,這表示「智慧」。這就是六度總修!
 故事:

1、密宗有人在修忍辱,坐在佛堂外的走道上。有人在繞佛,不小心碰到他,馬上「你是瞎子嗎?要死了!沒看見我在打坐」
2、修「忍」「辱」。修道人受考難忍。   三十年來爐中火 直到如今未生煙    觀音戳破三片瓦 頓時紅遍半邊天(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勉強法,見可欲,心仍不亂,是自然法。師尊說:不見可欲不動心是「修養」,見可欲不動心是「境界」。)
     ※滅卻心頭火,勝點佛前燈。寒山子詩偈云:「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佛家說逆境是「增上緣」,可遇而不可求。遇到困難時,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你即將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做些什麼事來改善它。 

      ※(上帝與宗教,一直被誤解)虔誠敬 上帝的人,被淹大水,爬上屋頂,警方派人救他「上船」,但他堅信   上帝會救他,連續三次 而溺斃了。在天堂裡怪 上帝沒救他, 上帝說:我不是派了三趟船去救你了嗎?為何你不上船。 

    ※消業障就是要禁得起磨考、要吃苦,所以,一定要吃苦、要苦行,苦行就是要消業障,生病也是消業障,但是生這個病就不會給他致命,不是絕症,普通的毛病,就是給他消業障。
     為我們兩千萬同胞生命財產的安全哀求 上帝,都不是為自己打算啊,所以要唸皇誥啊,這個我一句話講:就是替自己消業障啊。就不要生病了,就是來代替生病啊,一面在付出我們的勞力、精力也是消業障啊!(天人學本81-12-02第二十九講昊天心法與急頓法門(三))
    ※虛雲修苦行(五台山修苦行6年,43歲為報父母恩-由普陀山三步一跪五步一叩到五台山。)
           道高龍虎敬,德重鬼神欽。(稟告地方神明,告誡地方妖魔鬼怪)
         居山好居山何以好 起時日高睡時早 山中軟草以為衣 齋時松柏隨時飽臥崖龕   食枕腦  一抱亂草以為襖 面前若有虎狼到 一陣清風自掃了
     虛雲的師父融鏡(四了歌)
         居山好 居山好 名繮利鎖斬斷了 一日一餐四時衣 慈悲喜捨忘記了忘了濟世利人、慈悲眾生。
         居山好 居山好 七情六慾參空了 茫茫人海苦難多 只圖自己清閑了忘了人間劫難、修道目的。
    ※師尊上華山修持8年-是不是修苦行?

(5)“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緣起惜緣,緣滅隨緣。)
我們要懂得,隨逆境、隨惡緣,消舊業;隨順境、隨善緣,“不再造新殃”。
《太上感應篇》【明義章第一】1~3。【示警章第二】4~10。【鑒察章第三】11~15。【積善章第四】16~36。
【善報章第五】37~42。【諸惡章第六】43~136。(94句)【惡報章第七】137~140。
【指微章第八】141。【悔過章第九】142。【力行章第十】143。(共143小段)
(太上感應篇有1278字,加逗點1575字。文昌帝君陰騭文有547字,加逗點719字。)
【諸惡章第六】(本版以本師世尊.李公玉階大宗師.涵靜老人)的尊翁德臣公,手抄本《太上感應篇》 為主 。

43.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如果有人違反道義而動了惡念;違背天理而做了惡事。)。
44.以惡為能(以作惡為能事。)
45.忍作殘害(忍心去殘害生靈;即做傷人害物的事,心裡覺得沒事一般,絲毫沒有惻隱、憐憫之心。)。
        「忍作殘害」就是不仁。上天有好生之德。
46.陰賊良善(陰謀賊害善良的人; 即對於忠厚善良的好人,本應要愛護他、推薦他、讚揚他,卻反而陰謀的加以賊害。)
  ※故事:唐朝的宰相李林甫,為人陰險狡詐,賊害善良,所作惡事不勝枚舉。李林甫快失敗時,看見一個鬼物,長得鋸牙鉤爪,全身是毛,眼睛如電,用手打他;過了不久,李林甫就七孔流血而死。李林甫死後,朝廷下令將他的爵位奪除,還將他的子孫流放到嶺南地區。
 宋朝淳熙初年,漢州有一女子被雷電打死;這位女子身體上寫有紅字:「李林甫為臣不忠,陰賊善良,三世為娼,七世為牛,這些報應受完之後,將永遠淪入水族之中。」
47.暗侮君親(暗中欺瞞君親)。
48.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輕慢教導我們的師長,背叛自己所服事的長官或上級)。
49.誑諸無識。謗諸同學(欺騙愚昧無知的人;哄騙沒識見、不曉事理的人。因為他沒識見,便哄騙他,使他誤信害事,不慎失足。對於同學、朋友,妄加誹謗,破壞他們的名譽)。
50.虛誣詐偽。攻訐(ㄐㄧㄝ)宗親( 用虛假、誣陷、詐騙、欺偽的 種種手段,攻擊指責宗族和親戚的隱私或過失。)
51.剛強不仁。狠戾自用(氣質剛強性情火爆的人,待人接物不夠仁慈溫和厚道;性情凶狠暴戾,又剛愎自用,使氣任性,自以為是。)(一般人起心動念常是自私自利,總是損人利己。為自己,保護自己,利益自己,損害別人,只要這個念頭在,縱然沒有陷害人,跟實際作惡已沒有差別。)
52.是非不當(對於是非判斷不妥當)。向背乖宜。(對邪惡的人或事都該遠避,卻反而趨向、親近;善人應該親近、學習的,倒要反背他,向背便不合宜了。)
  ◎故事:宋朝蔡京當宰相時,把司馬光、蘇東坡、程頤、王獻可……等賢人君子,認定為「奸黨」,奏請皇帝批准,把「奸黨」的名字刻在端禮門的大石碑上;而且還命令全國各州縣比照辦理,老百姓為此非常不平。沒有多久,這塊石碑就被雷打碎了,蔡京也因為事敗,被貶官流竄而死。

53.虐下取功。諂上希旨(虐待下民以貪取功勞,諂媚上級以迎合旨意。)。
   ◎故事:宋朝的王韶,建議皇上開闢熙河,為此殺了不少人,積功升到樞密使。他又曾故意殺害投降宋朝的羌人,
           不論老幼都砍下首級,使他的鄉親冒領戰功得到官爵。
       王韶晚年十分後悔,向許多長老們請教因果報應的道理。長老們都說:「以王法殺人,就像舟船行過,壓死螺螄蚌殼一樣,自然是無心的過失啊!」
       唯有刁景純則說道:「只怕此事,打不過自己的心(即抵擋不住良心的譴責)!若是打得過,自然不會問 這個問題了!」
           王韶聽後,內心更是恐懼。後來,他背上生了毒瘡,經常呼喊著:「我看到好多斷頭、斷腳的人向我索命啊!」不久後,他的胸部洞穿而死;他的長子吐血而亡;另一個兒子因犯法被斬首。王韶一家就此滅門。
        (天帝教戒律之一的「大同戒」,第五、六款規約同奮,不得左右逢迎;若處處表示圓通,實為鄉愿。)

54.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受人恩惠,不思感恩圖報,忘恩負義;受人欺負,懷恨在心,久不能忘。)。
      《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記載,斗姥元君曰:「善積廣,福積因,自善多廣,自福多因,大善廣吉,偽善勝惡,福享無盡,恣福必淫,持奮正理,氣介大聖,自得其廣,自得其因。」

        師尊說:人類最大的苦難是來自只有恨而沒有愛。凡是內心有愛的人,一定會寬恕,凡是內心有愛的人,一定會包容。
        杜甫詩:丈夫垂名動萬年,記憶細故非高賢
       
55.輕蔑天民。擾亂國政(為官者視人民如草芥,橫徵暴斂,漫不經心,又好大喜功,任意更改國家政令,危害百姓)。
       (是不博、不公、不忠的行為。)

   ◎故事:宋朝鄭清臣,個性尖酸刻薄,任槐裡縣令期間,虐待縣民。要離任時,縣民攔路吐痰咒罵他。鄭清臣就以屬民侮辱長官的罪名奏報朝廷;宋真宗說:「為政在於得到民心,民心如此唾棄你,就可以瞭解你的政績,你還敢抱怨人民,隨意奏報嗎﹖」鄭清臣因而被定罪貶官。

56.賞及非義。刑及無辜(為官者對於能迎合自己,肯送錢財的人,就算此人做了不道義的事也給予獎賞。但若不向他獻媚,即使無罪也要遭受刑罰)。
57.殺人取財。傾人取位(有的人為中飽私囊,設計殺害別人以奪取錢財;為圖謀仕途,陷害別人以奪取官位)。
58.誅降戮服(率兵打仗,誅殺投誠降服的人)。
59.貶正排賢(貶謫正直官吏到邊遠之地;排擠賢良,使之失去官位。)。
60.凌孤逼寡。棄法受賂(欺凌孤兒,逼迫寡婦;為官者罔顧法律,接受賄賂)。
61.以直為曲。以曲為直(收受財物,罔顧法令,把理直的變成理曲;理曲的反認為是理直,顛倒是非。)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看待事物,都不能絕對客觀,或多或少戴上有色眼鏡,用自己的經驗、好惡和道德標準來進行評判,結果看到的多是假相。
        ◎天上看人間,並不講「情」,看的是「正氣」與「功德」;人間講求「情」,於是就由此「情」字發展出各種曲直是非。身在塵世修道、修行,到底講不講「情」呢?是要講「情」的!同奮的「情」是發乎「情」,止乎禮;這個禮字是以理來評定,並不矯揉造作。
        一個人於紅塵修行不講「情」,會顯得冷酷剛烈,不適久居人間;太講「情」,又容易落入世俗的泥淖,久而久之,難以自拔!
        所以說修道、修行的同奮,除了不斷向天奮鬥之外,也要研究做人的藝術。
         (節錄:《清虛宮弘法院教師講義》第二集)
62.入輕為重。見殺加怒(應該判輕刑的,反而判了重刑; 看見有人被執行死刑時,不替他哀憐,反而加以嗔怒。)。
63.知過不改。知善不為(知道自己的過失,卻不肯悔改;明明看見善事就在眼前,卻不肯積極去做。)。
        (「知過不改,知善不為。」是最不明又不覺的作為。)
      ◎周朝末期,齊桓公有一次經過郭氏的廢墟,就問一位老人:「郭家為何會敗亡呢?」老人說:「喜歡善事而厭惡惡事!」桓公說:「喜歡善事,討厭惡事,怎麼會敗亡呢?」老人說:「喜歡善事,卻不去做;討厭惡事,卻無法改。」

      ◎世上有三大惡人,盜賊不算在內。講道不行道,知過不改過是第一等惡人;吃點虧,心裡就難過,佔點便宜,心裡就高興是第二等惡人;非份的事,知道不可得而念念不忘,非法的事,知道不可做卻偷偷地去做是第三等惡人。此外,有人誇獎,心裡就高興,受人批評,心裡就不快,都是不善的人。(節錄:《王鳳儀善人嘉言錄》

      ◎大道無私,皇天無親,只有能真正依照所認定兩個字規規矩矩做人,不違反良心的同奮,才會得到監護童子的保護。同時每天晚上還要反省、懺悔,就是檢討從早到晚有無違良心的地方,有錯要有勇氣趕快認錯,人不可能沒有過錯。孔夫子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最怕有過不認錯,天天能改過遷善,問心無愧,正氣就可以凝結起來,有了正氣,妖魔鬼怪都要避開,希望同奮們個個都能正大光明做人,都是最標準的國民,最標準的同奮。(節錄:天帝教出版《師語》)

64.自罪引他(犯了罪,不肯承認,反而嫁禍他人,希望脫卸自己犯罪的責任)。

65.壅塞方術。訕謗聖賢(對於濟世養生的技藝,密不公開,或故意阻撓醫卜、星相或是一技一藝等類的人,使他們不能夠用所學的方術,來養家活口、濟助世人;對於古聖先賢,不恭敬崇奉,竟任意誹謗)。
66.侵凌道德(遇到有道德的人,不尊敬、不親近他,反而侵犯、欺凌他)。

67.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射獵飛禽走獸,震驚潛伏在地下的蟲類及棲息在樹上的鳥類;填塞蟲穴和破壞鳥巢,傷害獸胎和擊破鳥卵)。
68.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幸災樂禍,嫉妒別人;希望別人犯過失,破壞別人已成之功)。
69.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但求自身安穩,讓別人處於危險境地;讓別人吃虧,自己得便宜)。

70.以惡易好。以私廢公(以自己壞的、不好的,偷偷換掉別人好的;假公濟私,徇私誤公)。
      ◎宋朝蘇東坡珍藏一塊美玉,章持請求讓他觀賞,卻暗中用一塊燕石調換。蘇東坡當時並未發覺,等到抵達黃州之後打開來看,才知道被章持調包。後來,章持被流放到台州,死後不知這塊美玉流落至何方﹖
71.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剽竊他人的技能、成果;掩蓋別人的優點)。
72.形人之醜。訐人之私(尖酸刻薄地醜化他人;揭露別人隱私使之難堪。)。
       ◎一位算命奇準的相士說:「席匡某年會死。」席匡感到很憂愁。後來偶然聽到有人談論別人閨房私事,席匡現出生氣的神色,談論的人心中慚愧,便不再宣揚,這件事就被隱藏了。到算定死亡那一年,席匡竟然沒事,後來官升至台輔。

73.耗人貨財。離人骨肉(設陷阱害人從中取利;挑撥離間別人的骨肉親情,使之離散)。

74.侵人所愛。助人為非(強奪別人珍愛的東西,幫助他人做惡事)。
   

◎故事:

    張該有一幢房子非常寬大、壯觀,因為缺錢花用,就以一千緡(按:成串的錢)典當給張俊;張俊非常喜愛,想侵佔過來,就拿一筆厚禮給介紹人,叫他偽造買斷的契約書。後來張該窮得要求賣斷,張俊出示原典當契約,乃是買斷的契約書。張該悲憤哭著對天禱告說:「希望你的子孫也像我一樣悽慘!」後來張俊的子孫,都變成啞巴。

75.逞志作威。辱人求勝(仗勢欺人,作威作福;侮辱人家,凌駕於人)。

76.敗人苗稼。破人婚姻(任意糟蹋、破壞別人的莊稼;陰謀破壞他人婚姻)。

77.苟富而驕。苟免無恥(僥倖得到財富就驕橫跋扈;僥倖逃脫懲罰又不知廉恥)。
     ◎一般來說,吉凶禍福的預兆,都從人的意念產生;人的心性善惡,必與天心互相感應。厚道的人,福之將至,
可從其人寧靜的心境,安祥的態度判斷出來;刻薄的人,禍之將臨,也能從其人乖戾的行為發現。絕對沒有
所謂吉凶未定,渺不可測的道理。
   曾子說:「受人施惠得常畏人,施捨的常驕人,與其富而畏人,不若貧而無欺。」是謂「廉節」。後人稱為「宗聖」。

78.認恩推過。嫁禍賣惡(冒認功績,推卸過錯;自己該受的災禍,移嫁他人;自己的罪惡,叫別人來承擔)。
       ◎偷樑換柱嫁禍於人,賣假貨坑人。這種「嫁禍賣惡」狡詐的心思,罪加一等,所有禍害都將由自己承擔, 惡報也會歸到己身,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

79.沽買虛譽。包貯險心(不務實際,憑財勢奸巧爭得地位、獎賞等虛名,包藏奸詐害人之心)。
       ◎宋朝的陳希夷(陳摶)告誡種放說:「名聲是古今之人所喜愛的美器,卻是造物者所深切忌諱的,所以天地間沒有享有完美名聲的人;當你的名聲將要傳揚時,必定會有某種事情來破壞你。」後來種放晚節不保,果然因為座車裝飾得太過奢侈,因而喪失聲譽。
80.挫人所長。護己所短(挫折別人才能,使人不能舒展,掩飾自己短處,虛有其表)。
       ◎宋朝的穆修擅於作詩,名聲很好,常到京城洛陽去遊玩。有人把他的詩題在皇宮的牆壁上,宋真宗見到大為讚賞,並且說:「有這麼好的詩作,公卿們為什麼不推薦呢?」丁謂卻以傷人的話說:「這個人的品行比不上文章。」宋真宗就不再問,朝廷也因而錯失人才。

81.乘威迫脅。縱暴殺傷(以勢壓人,惡霸作風;縱容惡人殺傷無辜)。
82.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勞擾眾生(不思紡織苦,為了時髦遍身絲綢猶裁剪不止;不按照禮儀,貪自己口腹,任意烹宰禽畜;浪費、糟蹋糧食,不疼惜眾生的勞苦,勞役人民,擾害百姓)。
   古諺云:「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天地間萬物皆有靈性,要懂的學習「謙卑」。
    五淨肉:見殺不食、聞聲不食、自養者不食、為我者不食、未其時不時。

83.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為謀取他人財寶,使之家破人亡;決堤放火,毀人房屋財產)。
84.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忌人之功,陰謀搗亂,讓人家事業半途而廢;故意損壞別人工具,使其束手無措)。
85.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人榮貴,就希望他被流放,或被貶官謫放到邊遠的地方;見人富有,希望對方傾家蕩產。)。
       ◎凡是人能得到榮華富貴,都不是偶然的,是因過去積有善緣、亦或今生積德及勤奮經營,甚或是祖宗積德,才能如此。看到的人,應生仰慕學習的心,不必羨慕。若是心生陰毒,希望他人流放貶官;希望他人的下場不好。其實一點都不能損害到他人,只是徒然造下惡業,使自己更加窮困、卑賤罷了!

86.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見他人妻女美貌,便起淫念、奸邪的私心;這個念頭一起,雖無實事,已難逃鬼神的禍罰。)。
       ◎太上對於貪財殺生等事,再三申明禁止,但獨獨對於「萬惡淫為首。」這一句話,難以申明;這並不是對它忽略。貪財殺生等惡業明顯易見,可以用言語表明;但是淫慾的罪惡隱密深奧,是難以說盡的。所以用譴責的文字,從最初的一念來喚醒痴迷的人。

87.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積欠他人貨物錢財,不想償還,反而希望對方死亡,就可以不用還;有求於人,未得應允,就詛咒、仇恨對方。)。
88.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人有不得意事,便議論他平日的過惡。)。
   ◎「失便」,是碰到做不成功的事,處在不得志的境地。天下事,本來就失敗容易成功難,逆境多而順境少;
       或是時運不濟,所行不順;或是偶而有過失,來不及悔改;……做事常有不順遂的時候。然而不近人情的人,平時喜歡套交情,一旦對方遇到困難,每每置身事外,還譏笑、評論。唉!吾人請自我反省,一生是否不曾不得志呢?
89.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人殘疾,五官不全,相貌醜陋,便恥笑他)。
90.見他材能可稱而抑之(見到他人的才能超群,就貶低他)。 
       ◎看到他人有才華就加以抑制,這和遮掩他人善行、挫折別人的長處有所不同。遮掩有暗中禁閉的意思;挫折則有摧毀、折損的慘事。抑制就更進一層了;因為可以稱讚而不稱讚,就是抑制。

91.埋蠱厭人。用藥殺樹(刻木人埋地下,用符咒把人害死;使用毒藥,殺傷樹木)。
92.恚(ㄏㄨㄟ)怒師傅。抵觸父兄(受到師傅的教訓和責備,對他產生怨恨與憤怒;不孝雙親,不敬兄姊)。
       《天帝教教綱》第十四條〈教儀〉對〈侍師〉有專綱,分〈侍師居儀〉與〈侍師執儀〉兩目。

93.強取強求。好侵好奪(強行求取非份的財物,一貫明奪暗搶)。
94.擄掠至富。巧詐求遷(為求財富而擄人劫奪財物致富,不腳踏實地,以奸巧弄假的手段求得職位)。
95.賞罰不平。賞罰公平及適度拿捏,都需要用心斟酌,否則容易弄巧成拙。賞一人,如果賞賜得當,可激勵大眾;罰一人,如果懲罰得當,可以儆戒百人。

96.逸樂過節。(無節制地享受安樂)。
  ◎元朝有兩位太學生,同年同月同日同一個時辰出生,也同時考中鄉試,同一天派任。一位派任鄂州教授,一位派任黃州教授。不久黃州教授過逝,鄂州教授感到恐懼,以為自己將死,幫好友料理好後事後,居然,過了幾天還沒有死。於是備好祭禮前往弔祭,哭著說:「我和你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功名出處又相同,現在你先我而死,我的命運又將如何呢?你若是有靈,請託夢給我。」當天晚上夢到黃州教授告訴他:「你凡事都節省儉樸,所以能夠長壽;而我卻因為享用過度,提早把屬於自己的資源用完,所以才會短命。」

97.苛虐其下。恐嚇於他(苛求虐待下屬,威脅恐嚇別人)。

98.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抱怨、責怪;咒罵風雨不合人願。)
    ◎天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到處有缺陷,世間人哪能每件事都稱心如意!那些不能稱心如意的人,是過去所積累的功德太薄,所以享有的福報也較薄;唯有謹守本份,反省過失修補福祿,這是千古以來處在窮困中,趨吉避凶的好方法。

99.鬥合爭訟。妄逐朋黨(或暗中教唆、或挑撥、或包攬訴訟,千方百計讓人家去打官司,以便從中漁利;拉幫結派,趨炎附勢,明爭暗鬥,結交狐朋狗黨)。
100.用妻妾語。違父母訓(輕信妻妾不合情理的言語,違背父母的教誨)。
101.得新忘故。口是心非(喜新厭舊、見異思遷,薄情寡義;口蜜腹劍,表裡不一)。
  ◎故事:明朝萬曆七年,孝感縣人劉尚賢和張明時是好友,兩人發誓同生死。常說:將來富貴了,彼此不相忘。有一次,兩人相邀夜間行路,見地上有亮光,挖開一看,是一根根如同筍子般的白銀。二人高興極了,互相約定設牲祭祀祈禱,再把銀子挖出來。禱告完畢,兩人共同飲酒。誰知劉尚賢暗在酒中下毒,讓張明時喝下;而張明時預先在腰間藏了把斧頭,乘劉尚賢酒醉把他砍死。劉尚賢死了,一會兒張明時也毒發斃命。兩家妻子透露了原委,人們就掘地取銀,卻什麼也沒找到。

102.貪冒於財。欺罔其上(貪污錢財,嫉妒別人擁有錢財:欺騙上司,中飽私囊),  晉朝 跋陀羅詩: 不結良緣與善緣,苦貪名利日憂煎;豈知住世金銀寶,借汝閒看幾十年。
    
103.造作惡語。讒毀平人(編造流言蜚語,誹謗清白無辜的人。)
   ◎人縱然有過失,應妥善為他掩護;如果本來就是清白無辜,卻編造流言、捏造惡事來讒毀他,這種惡毒更
      甚於刀斧虎狼。在「狗仔隊」橫行的今日,滿足了人類偷窺的慾望,也讓名人的隱私,被掀到檯面上接受檢驗與議論。
104.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毀壞別人的名譽和人格,自以為正直,污罵神明自以為公正)。
    古德詩: 毀譽無憑由他去,榮枯有運莫由人;能知隱晦心常泰,不戀繁華性自真。
105.棄順效逆。背親向疏(背棄正道投效邪門,背棄親友,厚待外人,薄父母厚妻室)。
   ◎楊黼(ㄈㄨ)仰慕蜀中的無際大士,前往拜訪他。途中遇見老僧對他說:「見無際,不如見佛。」楊黼說:「佛在哪裡?」
      僧說:「你回去就是了,見到一個披著被子,倒穿鞋子的就是佛。」楊黼於是返家尋佛去了。
      黑夜到家,他母親聽見兒子敲門,特別歡喜,披著被子,倒穿鞋子出了房門。楊黼一見立即醒悟,從此竭盡全力贍養母親,母子都享高壽。
106.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鑑猥事(為了要表白自己沒過失,竟敢把卑鄙的心懷,指天地做見證;竟敢把猥褻的事情,請神明來鑑察)。
107.施與後悔(施捨財物後又後悔)。
    ◎若是真心布施,做到「人我皆空」,內不見布施的我,外不見接受布施的人,中不見所布施的財物,(三輪體空)這樣就不會有布施之後,又後悔的情形發生。所以行善的人,不可以不用心省察自己的念頭。
108.假借不還(向別人借財或物抵賴不還)。
109.分外營求(妄心貪求分外的名利)。
110.力上施設(捨生忘死、不遺餘力地謀求富貴)。
111.淫慾過度(男女淫慾超過了限度)。
112.心毒貌慈(貌似仁慈而其心險毒。)。
        ◎心意惡毒已經使人難以防範,卻又裝出面貌慈祥的樣子,更是令人不可測度!(「笑面虎」)(偽善勝惡)
113.穢食餒(ㄋㄟ)人(把變質的食物,蟲咬過的食物,骯髒的東西,送給別人吃。)
         ◎植物奶油或人造奶油、「基因改造」食品。

114.左道惑眾(用旁門邪道來迷惑群眾)。
      ◎方今地球上的宗派五花八門,又逢春劫啟運,萬教齊發,正邪莫辨。我們只要以《道統衍流》為依歸,就不致誤入歧途。  上帝的靈陽真炁是修行者能量的源頭,如果沒有  上帝的靈炁加持,則修行之人很難有大成就。
115.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亂真。採取姦利(小人貪利,尺度不公,買入量長,賣出量短,斗秤不公平,短斤少兩,造器坑人;以假充真,販賣假貨假藥,造假銀幣,以牟取暴利)。(「山寨版」)
116.壓良為賤。謾驀愚人(逼良為娼,賣良為奴;編設圈套,設計玩弄愚笨的人)。
117.貪婪無厭(對於酒色財氣貪得無厭)。
    唐朝 龍牙詩: 學道先須且學貧,學貧貧後道方親;一朝體得成貧道,道用還如貧底人。
118.咒詛求直。嗜酒悖亂(在神前詛咒發誓,表白心跡;好酒貪杯,悖理亂行)。
       《天帝教教綱》明載〈獨居之儀〉:「心中誠,意正公,慎言謹語,心表堅卓,節制喜怒哀樂,明辨事理,果敢精進,精窮教義,儀為師資,寡慎獨居,居必正,行必尊,言恂恂,視聽不邪,志昂而不卑,旨酒不度量,應必靜,隱惡而揚善,不卑賤,敬持幼耆,善攝衛生,慈悲方便,不傷天和,不殄天物,唯謹唯乾,執道永持,凡有獨居如是者,師必尊,教之福也,盍勉門人。」

119.骨肉紛爭(骨肉至親之間,相互爭吵忿恨)。

120.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妬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
   (男的不忠誠善良,女的不明禮賢淑;丈夫與妻子不和,妻子不尊重丈夫;夫妻之間,各自矜持自己的本事、誇張不實,並且常起嫉妒之心;男的對妻子不是刻薄寡恩,就是過份親熱;對兒子不是遷就,就是苛求;媳婦在公婆面前又多簡慢失禮)。

121.輕慢先靈(輕視怠慢祖先之靈)。祭祀祖先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之一,「輕慢先靈」是大不孝。

122.違逆上命(違背長上的命令)。

123.作為無益(所作所為的事,對國家、社會、個人,均無益處)。

124.懷狹外心(暗中懷藏著私心,一心向外,不安本分)。這是不忠的表現。

125.自咒咒他。偏憎偏愛(心有怨恨,詛咒自己,又要詛咒他人;待人不公偏袒自己喜歡的人,排斥自己討厭人)。
         ◎自己受了委屈,無法辯白就發誓、賭咒;這種事古今中外都常見。

126.越井越灶。跳食跳人(跨越水井與爐灶,獲罪於井神和灶神 ,跳過食物與人的身體,得罪別人)。
         「失敬」—敬心、敬意、敬德都失去了。

127.損子墮胎。行多隱僻(墮掉仍在腹中的胎兒;損害已生下的幼兒,所作所為都是些見不得人的事)。

128.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在月末和年底歌舞取樂;在每月初一和每天清晨時,大聲呼號,忿怒的叫罵)。
         ◎「晦」,是陰曆每月的最後一天。「臘」是指五臘,正月初一是天臘;五月初五為地臘;七月初七是道德臘;十月初一為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是王侯臘。凡遇到五臘日,萬一有過失,被登記在黑簿上,就很難贖罪。

129.對北涕唾及溺(對著北方擤鼻涕、吐痰、吐口水、小便)。
        ◎《長生經》上說道:「春天的東方,夏天的南方,秋天的西方,冬天的北方,都是月令所指的方向,也就是 
            北斗七星斗柄運轉的方向;若觸犯了北斗柄,減除壽命最快速。」

130.對灶吟咏及哭(面對爐灶歌唱或哭泣,都是慢待灶神)。

131.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又用爐灶的火來燒香,慢待神明,用汙穢的木材來烹煮食物,對神、人不敬)。

132.夜起裸露。八節行刑(晚上起床裸露著身體;一年八大節氣(四立、二分、二至)施行賞罰)。

133.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
         (對流星吐口水,手指著彩虹,隨便指著日月星辰,用眼睛久視著太陽和月亮)。
134.春月燎獵(在春天的時候,焚燒山林而打獵 )。

135.對北惡罵(向著北方惡罵)。

136.無故殺龜打蛇(無緣無故殺龜打蛇。龜蛇,相應北方玄武之象,無緣無故去殺打牠,必有陰禍)。
 
      ※被人欺騙,被人侮辱,被人毀謗,被人陷害,不能有一絲毫報復的念頭,因為所遭遇的一切人事,都有前因後果。懂得因果,你就一切都能夠隨順,隨順是消業障。隨順境善緣起貪念,隨逆境惡緣起嗔(ㄔㄣ)恚(ㄏㄨㄟ),那你不知不覺又造業了!
     ※一個人心地不淨,縱使行善,亦無法消業彌過也。不知改過之人,就像漏了底的容器,行善也收不到效果。
     ※一個人不可只在神佛前拜拜懺悔,因這不是真正懺悔,而是掩飾罪過而已。
     ※了凡:改過三要素:一、知恥近勇,二、敬畏心,三、勇氣與決心。
      (袁了凡:然凡人之過,有從事上改,有從理上改,有從心上改者。)
   寒山對拾得曰:「世間人穢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該如何對他?」
       拾得答曰:「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自立。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
    ※「趨吉避兇只有二條路可走」, 
     一、「 讀好書,最快」;讀了好書,會改變思想,會影響行為。
(人的一生可以做很多蠢事,但最蠢的二件事,就是 ─ 拒絕讀書,忽視靈魂;拒絕運動,忽視健康。)
     二、 「積德,這是一輩子的事」;德積多了,好運自然來。  
    ※故事: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想一想,瞋心起時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
    ※故事:淋雨的老和尚--改變惡緣為善緣的心態
      時近傍晚,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雷聲隆隆,天,下起了大雨。雨勢滂沱,看樣子短時間內不會停止「怎麼辦呢?」和尚著急四望,所幸不遠處有一座庄園,只好拔起腳步去求宿一宵,避避風雨。庄園很大,守門的僕人見是個和尚敲門,問明來意,冷冷地說:「我家老爺向來和僧道無緣,你最好另作打
    算吧!」

    「雨這麼大,附近又沒有其他的小店人家,還是請您給個方便。」和尚懇求著。
    「我不能擅自作主,等我進去問問老爺的意思。」僕人入內請示,一會兒出來,仍然不肯答應,和尚只好請求
     在屋簷下暫歇一晚,結果,僕人依舊搖頭拒絕。和尚無奈,便向僕人問明了庄園主人名號,然後冒著大雨,全身濕透奔回了寺廟。三年後,庄園老爺納了個小妾,寵愛有加。小妾想到廟裏上香祈福,老爺便陪著一起出門。到了廟裏老爺忽然瞥見自己的名字被寫在一塊顯眼的長生祿位牌上,心中納悶,找到一個正在打掃的小和尚,向他打聽這是怎麼回事。

        小和尚笑了笑說:「這是我們住持三年前寫的,有天他淋著大雨回來,說有位施主和他沒有善緣,所以為他寫了一塊長生祿位。住持天天誦經,迴向功德給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結、添些善緣,至於詳情,我們也都不是很清楚……」
        庄園老爺聽了這番話,當下了然,心中既慚愧又不安。後來,他便成了這座寺廟虔誠供養的功德主,香火終年不絕。這是一位老和尚最喜歡講的,一個改造「惡緣」的故事。世界說小不小,說大不大,人生何處不相逢。胸襟寬大肚量能容的人,明了「大恩與大怨,人我原無兩」的道理,環境與他人施與自己的一切恩怨,都能激勵啟發自己,恩與怨都是成就道業的助緣。相反的,心胸褊狹的人,除了求一時之快以外,積累惡緣阻絕善緣,結果只有逐漸封閉自己未來更多可能的路向。淋雨的老和尚--改變惡緣為善緣的心態
(6)果報已顯:承受業緣果報(因緣果報:佛經上說:「法不孤起」),以還債消業。
     還債消業:身體(病痛、無名病、久病、、),夫妻失和、子女不孝、經濟財務出問題、工作不順、是非不斷、、、,這些都是人生的無奈,接受它很痛苦,不接受它是愚蠢
     地藏經云:「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
有報,纖毫受之」
六祖惠能大師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我們的念頭)。」

※佛力不能抵業力:釋迦牟尼佛有「本生經」傳世,所謂「本生經」就是專講佛陀的前世,佛陀曾輪迴於六道之中。
例如:猴王、象王、鹿王、雁王。……都是畜牲道。
          問:人之初,還沒有到人間來,請問到人間的意義是什麼?
         答:經上有解釋,「人生酬業」,過去造的業,現在要受果報,所以來六道受生。我們講投胎、來受這個身,有兩個原因:一是來受果報的;另外就是諸佛菩薩乘願再來,示現度化眾生的。
        ※「人生酬業(酬償業報)」。我們投胎受這個肉身,有兩個原因:一是來受果報的。一是佛菩薩乘願再來。
        ※來生,諸佛菩薩是「乘願再來」,而凡夫俗子卻有不少是「趁(承)怨再來」。
        ※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
          宋朝的法演禪師有回說戒,說:「勢不可使盡,使盡~則禍必至;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話不可說盡,說盡~則人必易;(易,生變也) 規矩不可行盡,行盡~則人必繁。」這就是在警示我們,凡事皆不可太過極端、絕斷,當留點空間給自己或別人。
   故事:聰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聰明
         據說,左宗棠很喜歡下圍棋,而且,還是箇中高手,其屬僚皆非其對手。
      有一次,左宗棠微服出巡,看見有一茅舍,橫樑上掛著匾額「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不服,入內與茅舍主人連弈三盤。主人三盤皆輸,左宗棠笑道:「你可以將此匾額卸下了!」。隨後,左宗棠自信滿滿,興高采烈的走了。過沒多久,左宗棠班師回朝,又路過此處,左宗棠又好奇的找到這間茅舍,赫然仍見「天下第一棋手」之匾額仍未拆下,左宗棠又入內,與此主人下了三盤。這次,左宗棠三盤皆輸。
   左宗棠大感訝異,問茅舍主人何故?
    主人答:「上回,您有任務在身,要率兵打仗,我不能挫您的銳氣,現今,您已得勝歸來,我當然全力以赴,當仁不讓啦」...
         世間真正的高手,是能勝,而不一定要勝,有讓人的胸襟;能贏,而不一定要贏,有善體人意的心懷,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聰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聰明;聰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則勇於捨得。有福之人要惜福,以福培福,即能延福;少福之人更惜福,以福造福,即能增福。
   真正的耳聰是能聽到心聲,真正的目明是能透視心靈。
       ※看到,不等於看見;看見,不等於看清;看清,不等於看懂;看懂,不等於看透;看透,不等於看開。
       ※紅樓夢:「四了歌」:世人都曉修行好,只為功名拋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修行好,只為錢財拋不了;生前只怕聚不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修行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多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修行好,只為子孫拋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晉朝 跋陀羅詩: 不結良緣與善緣,苦貪名利日憂煎;豈知住世金銀寶,借汝閒看幾十年。
   ※《太上感應篇》惡報章第七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計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
 【語譯】像以上這些的罪過,司命之神就會隨著這個人所犯罪業的輕重,而奪除他的壽命;罪重的奪除壽命十二年,罪輕的奪除壽命一百天。若是一個人的壽命奪除盡了,那麼他的死期也就到了;如果還死有餘辜的話,就要禍及子孫,由子孫來償還 。

  「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子孫遭受先人的牽累,看似子孫不幸;其實,父子、兄弟、夫妻都有過去生中的緣份。一個人修善積德,自然有過去生中,修積善業的人到他家來投胎,做他的子孫,這是善與善的感應。

       反之,一個人造作不善,必定有一些不善的冤親債主,到他家中來投胎,做他的子孫,這是惡與惡的感應,由此可知,「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子孫也不是冤枉受先人之殃,此乃業因。然而,他們如果遇有善緣,受到開導,信受奉行,轉惡為善,前途還是光明的。 

           所以,司馬光說:「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留書籍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最好是積德累功,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
      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隨事受報的因果)「橫」,就是殘暴強橫,倚仗勢力來欺凌威脅;「直(值)」,是指原來的數目。當「直」,就是剛好符合原來所取得的數目。橫取他人錢財,大都為了妻、子和家人的生活打算,卻不知司命之神也正在「算計」他的妻、子和家人,來報應他的貪惡;那麼想要利益他們,卻足以害他們。又妄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無視法律而亂殺人的人 ,也會遭遇被人殺害的後果。
 冤枉殺人的事,大概來說有七種:  1.判決訟案。2. 冒領戰功。3. 販賣假藥。4. 不養女嬰而加以溺斃。  5. 衙門惡吏。6. 風水害人。7. 庸師誤人(殺人慧命)。
   取非義之財,譬如漏脯(把肉放到屋簷底下,浸泡在屋簷的滴水裡,肉就有毒)救饑,鳩(ㄐㄧㄡ)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7)天帝教、佛教、道教-

○1助念:助臨終一念。助念或禱告就如迎接未來生命的心靈導航。
    (自殺也是:若因自己痛苦而自殺,則必下地獄。若被敵抓而自殺,則靈氣清明,只在臨終一念:如關聖帝君-被殺頭受點化、上昇為神、文天祥-悲憤而枉後,靈陽子去看他而臨終悔悟-修煉“大光明正法”:誰知真患難,忽悟大光明(法)。日出雲俱靜,風消水自平;功名幾滅性(本性),忠孝大勞生(為忠孝勞一生)。天下惟豪傑,神仙立地成。)
○2法會:何謂法會?是指:「凡與一切佛法、道法有關的聚會。」
 天帝教法會:
月行超薦法會:每月農曆初一初二初三和十五 十六 十七於各地教院午課誦完皇誥後於大同堂舉行誦唸廿字真經和奮鬥真經超渡有緣求超靈

無形犒(勞)軍:由首席安排至沿海各地教院海邊做無形犒(勞)軍春祭法會:於每年春季時由北部教區和南部教區輪流舉辦秋祭法會:從民國81年起於每年國曆八月底在天極行宮舉行清涼勝會:緣起-維生首席於天運己卯年巡天節,披瀝心血,伏闕泣陳,乞求   天帝教教主 玄穹高上帝聖慈垂憫,俯允明定:公元2000年為天赦年。以後每一千年為天赦年,每一百年為赦罪年
 目地-(1)由自赦 而人赦 達天赦
             (2)淨空地獄(淨地獄)
從西元2000年天赦年(千禧年-赦罪年)起開始舉辦每次連續三年法會可分為:

1、因神佛聖誕所舉辦的法會。 
2、祈福消災-「敬天地禮神明」,從而受無形之「教化」,祈福只要動機純正,上天必會斟酌施以感應。

           首席督統鐳力前鋒: 九十六年 九 月十三日  丁 亥 年 八 月 三 日 酉 時

       丁亥年中元龍華淨化法會於鐳力阿道場圓滿結儀,全教同奮自九十六年八月十三日至九月十日止,加強誦誥、誦經活動之奮鬥祈祝心願,無形據以運化,正氣充塞宇內,消弭行劫陰霾,已立初功,人間同奮持續貫徹三元龍華會期間奮鬥救劫以祈寬赦丁亥年行劫方案之特殊任務,上、 中、下三元一貫,前後呼應,救劫精神長存,道勝化劫,天人同奮化減天災人禍,完成時代使命。
       天運、世運、人運唇齒相依,息息相關,人間有云:「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運之生生循環,世運之興昌榮盛,人運之五福臨門,皆以民心之所向而徵祥現瑞。中華文化道統直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證諸史跡,人心之危,足以業造天滿、地滿、人滿之彌天大禍,而道心之明,適足以化劫消業而共造人間淨土,帝門同奮曠劫難逢,生於斯時斯土,都天之象,察地之義,仰體天心,至盡奮鬥,領導民心棄暗投明,一道同風,以蒞大同,同止至善,爰得其所。
       天運、世運、人運俱隨人心之善變而叵測,俯察當前之局勢,人心之安定、和諧未臻理想,殘留人心之物慾獸性,仍是人類自身之大患,同奮恆以奮鬥到底之決心,紅塵中堅守道心,奉行   天帝真道,正大光明,以為安定社會之中流砥柱,德不孤,必有鄰,天人常親,常奮常鬥!

3、超拔-「超度」「拔脫」,對長輩:慎終追遠。對同輩:盡「悌」道。對陣亡將士:鼓勵「忠」道。對大地無祀孤魂的拔度:是激發「仁」道。對子孫晚輩的拔度:是基於「人」道。對一切冤親債主的拔度:是表示「懺悔」之意。超拔本身也是一種功德。
    法會的成就-仙佛的慈悲、眾善信的願力、念力集合而成。
 ※目蓮救母的故事:(神通第一)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國的中元節,又稱為『盂蘭盆節』。『盂蘭盆節』一詞起源於佛經中目蓮救母的故事。從前有一個聰慧的小男孩叫做目蓮。目蓮自小就深具佛緣,小時候和奶奶到廟裏參拜,聽到誦經聲就感到十分的寧靜。寺裏的僧侶們也覺得目蓮與佛有緣,並希望他能出家學佛。於是,目蓮十歲那年便剃渡出了家。 

         目蓮出家後,十餘載沒和家裏連繫,奶奶和父親也相繼過世。而目蓮的母親是一個沒有知識,且蠻橫、任性的婦女。在當家做主後,就和不務正業的弟弟整天呼朋引伴,飲酒作樂。最讓人不恥的是,目蓮的母親和舅舅對前來求助的乞丐與化緣的僧尼,不但不施捨反而加以凌辱,更甚者將牛肉和狗肉混在飯菜中讓僧尼果腹,僧尼發覺後大吐大嘔,而他們竟然拍手叫好,引為樂事。好景不長,家產敗盡後,目蓮的母親染上惡疾也撒手 歸西了。 

         隨著時光的飛逝,目蓮已在佛理上取得高深的造詣且有很高的成就。一天,目蓮獨自靜思時想起,自幼出家和家裏已無連絡,何曾報答過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他便利用法力去尋找父母的下落。目蓮發現父親在極樂世界,而母親卻身陷地獄之中挨餓受苦。目蓮想盡辨法,用缽盛了飯想讓她飽餐一頓,但食物一靠近母親嘴邊,卻立即變成一團火,無法下嚥。目蓮用神眼一看,才發現母親的咽喉細的如一枚針的尖端,根本無法吞咽 。無法可施的目蓮只好前去向佛祖求助。佛祖告訴他:“你的母親生前作惡多端,宰牛殺狗已屬不該,凌辱僧尼,罪孽更是深重,因此才會受到懲罰!為今之計只有在七月十五那天,你為各地僧侶準備百味五果,請他們為你母親誦經念佛,如此一來,不但你母親能解脫,且七代父母、和別人的父母也能得救!”目蓮依著佛祖的指示,果然將母親救離苦海。後來,人們便將農曆七月十五日訂為中元節,為死去的親人和孤魂野鬼“普渡”希望也讓他們早日超生,脫離苦海!

 ※聲聞法界:(一)聲聞初果「須陀洹」-修無漏業。(二)聲聞二果「斯陀含」-不復再來人間受生。(三)聲聞三果「阿那含」-內無欲心,外無欲境。(四)聲聞四果「阿羅漢」-無煩惱可斷,無貪瞋可離,心境俱空,內外常寂,煩惱永盡,與物無諍,要證得「阿羅漢果」一定要行「四聖諦」。

         一炁宗主: 九十七年 八 月卅一日  戊 子 年 八 月 一 日 亥 時

    戊子年中元龍華秋祭法會以超薦同奮先靈、祖靈,暨丁亥年至戊子年間因春劫行運受劫、應劫之有情無情眾性眾靈為目標,地曹司職神媒依律依時配合運化,依序引導進入淨靈待命區,安靈就位,以期聞經受渡,一陽來復,出陰籍,脫苦海,離苦得樂,重享光明。
    天帝教中元龍華秋祭法會於中元時節啟建,有助於地曹釋放陰氣,調節陰陽二界平衡,所謂「陽泰則陰安,陰安則陽泰」陰陽二界之和諧共振,對應性靈和子生死循環之自然法則,皆屬宇宙生化之妙,同奮謹記:人身之得,乃歷劫修道進德,養性養命之功果,人身之失,乃一生一世之惡業惡習積重所結,能無慎乎?試想:一失人身,輾轉輪迴,流落幽冥,寧不悲夫?
  「未知生,焉知死」,同奮明白生與死之別,警惕於「生前不修,死後即無能為力」之訓,於秋祭法會陽薦陰超之際,當下自覺,反身而誠,心口意合一,誦經禮懺,至真不二,有感斯應,同臻吉祥。

 ※法會是超拔-「超度」「拔脫」不是「斬妖除魔」,是大悲心的表現。慈悲的「慈」是給人快樂,「悲」是拔人痛苦。
         帝教寶誥內有沒有「斬妖除魔」?(法技:蓮花浩然劍、雷火寶珠、、、)
1.呂祖寶誥:黃梁夢覺。忘世上之功名。寶劍光輝。揮人間之妖怪。
2.殿左直奏中天太傅寶誥:蕩邪掃妖。功圓許證法華。督雷察霆。果滿先歸太空。
   ※「斬妖除魔」道士驅魔:天靈靈,地靈靈,上天諸神接我令,四方眾仙快現形,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曜、十都,千真萬聖來降臨,擒捉妖魔回天庭,擒捉妖魔回天庭。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靈寶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寶誥特乾尊-先天鈞天上帝-聖佛宗師,萬象極尊,尊於四御之上,百世之師。
    昊天金闕無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後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道書中多有將玉皇大帝排列在「四御」之外的說法,將「四御」解釋為北南西東四極之天帝,即:北極紫微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太極天皇大帝和東極青華大帝。當今中國道教已經恢復了宋代以前的對「四御」的說法。
 【六司】城隍之下除左右文武判官外,下設【六司】:即延壽司、樂善司、糾察司、速報司、罰惡司、增祿司。
 【七元】北斗【七元】,主掌解厄延生。第一天樞星,為陽明貪狼星君。第二天璇星,為陰精巨門星君。
        第三天璣星,為真人祿存星君。第四天權星,為玄明文曲星君。第五天衡星,為丹元廉貞星君。
        第六開陽星,為北極武曲星君。第七搖光星,為天沖破軍星君。
  【八極】三官大帝亦為太極界之尊神。在玄黃判分,天地肇定後,乃有天官、地官、水官三帝出,而為治理天、地、水三界。考校天人功過,而司眾生禍福之神。又稱為上元、中元、下元三元也。集仙錄云:「張道陵於龍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
                所以人間祀奉三官,係自 太上天師始。至元魏時,乃以三官配為三元節: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
                定為天官大帝誕辰;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定為地官大帝誕辰;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定為水官大
                帝誕辰。中元地官,為青靈洞陽二品,居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主宰三界十方九地,掌理八極四
                維五嶽,考眾生禍福之機,核男女善惡之籍。八極有七百二十君。
  【九曜】九曜星:九顆星星,日、月、火、水、 木、金、土、羅侯、計都。
  【十都】十方法界:四方、四維、上下之總稱。即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

      ※天帝教應元法會意義:
   首先,「天帝教應元法會不同於一般普渡,一般普渡只做安撫、施食的法事、媚鬼祈安的作用,而無救靈化劫的真正意義,同奮宜當知之。」
   簡而言之,祭祀超薦法會,具有三種意義:
     一、祭祀─祭拜先祖之靈,祖靈常親,裔嗣吉慶。
     二、超─超拔先祖之靈及求超靈。超拔(又稱普渡),超陰靈轉生受身,拔陰靈出幽冥或提昇為神。
     三、薦─薦福,薦的意思是受,薦福就是受福,陽世的人得福慧。

       吾乃清虛宮弘法院教師: 民國七十七年六月十四日   戊辰年五月一日午時

  有個人自從進入 帝教修行之後;經常夢見,他的歷代祖先,死去的親朋好友“不斷的來求他幫忙”這位同奮就問他們說:「您們不是已經超昇了嗎?」他們回答:「雖然您們以前常替我們辦理參予超拔法會,可是一點也沒用,收不到效果,現在您在應元的帝教修行有了【金光】我們想跟著您,沾些靈氣,希望能早日超生!」
  這位同奮,聽了之後,覺得“責任重大”以後對修行的祈誦更不敢疏忽。我們有許多同奮,雖然收到,如此明顯的夢示,可是我們可以保證,凡是用心在修行的同奮,會感受強弱不等的媒壓,這種媒壓即是無形界對您的“要求”希望您的“奮鬥”不但超拔列祖列宗,还能完成您的【應元天命】!這也是【應元】與【一般修行】不同的妙處。

        一炁宗主:  八十五年 八 月十三日   丙 子 年 六 月廿九日  戌時

    又逢一年一度農曆七月節開始,同奮只要心中存正,力行五門功課,積極培養正氣,自然能平安無事,反倒是平日不奉公守法、不守份守際、不潔身自愛者,累積了許多陰氣、濁氣在身上,與鬼類磁場相近,引來鬼類親和,則後患無窮。實際上各位同奮平時於光殿誦誥即是參與法會,為天下蒼生祈禱迴向,雖為鬼類但也是眾多性靈之一份子,帝教同奮在光殿誦誥的迴向力量其等亦能蒙受其益,對肯奮鬥的同奮均是心存感激,尊敬有加,禮敬三分!當然如果再以廿字真言、廿字真經超拔,其等將更是直接受益非淺。                          淪為鬼類皆因生前不修,執念不化,魂識不清,而有今日種種,帝教同奮身為救劫使者,是應發慈悲心持誦廿字真言、廿字真經,為其等鬼類開創再生之路,但在方法上絕不可投其等所好,變成媚鬼、佞鬼行為,在無形乃亂了分際,無形中將自有懲處,同奮應自尊自重,勿亂法統以維道脈。                             
    在此再加叮嚀,處此時節保持平常心,不出入不正當場所,遇出國遠行,行前先到當地光殿稟報,無形均有護持。各地教院、教堂循歷年往例,鼓勵同奮多發心持誦廿字真言、廿字真經普渡,陰安則陽泰!
參加法會的好處:
在人間功用
(1)可以消解冤親債主,佈施功德,離苦得樂 
(2)可以親天和人,得大解脫,啟發智慧
(3)可以接引宇宙正氣,和緩疏解百年來不正之氣,積功累德,鬼神敬畏
                       (百年來兩次世界大戰 百於次局部戰爭)
(4)可以除殘止暴,渡化人心,化戾氣為祥和,家庭溫馨
(5)可以改變劫運,抵消業障,災禍遠離,使生命養息
(6)可以超拔祖先,陽薦現世,餘廕子孫九祖拔渡-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書中說:因人懷胎,鼻先受形,故鼻祖為始祖。
       (七祖-父、祖、曾、高、太、玄、顯。九玄-子、孫、曾、玄、來、昆、仍、雲、耳)
(7)可以德澤九幽十類,回頭即渡(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九幽:為〝九幽地獄〞簡稱,道教認為人生作罪多端,依罪孽輕重,死後必受報應,入九幽地獄。所指九幽獄
有:一曰幽冥,二曰幽陰,三曰幽夜,四曰幽酆,五曰幽都,六曰幽治,七曰幽關,八曰幽府,九曰幽獄。)
   特乾尊先天鈞天上帝聖誥:應元為幽冥之總宰。         無形古佛聖誥:幽冥拔罪慈尊。
應元地曹少皇寶誥:上下貫無明之體。幽冥執地主之樞。 鎮河守嶽少皇寶誥:日巡三千世界。夜救九幽冥魂。
※廿字真經:能濟三途苦,能拔九幽魂。
十類.  五仙:乃天、地、神、人、鬼。 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
呂祖寶誥     三跪九叩禮
玉清內相。金闕選仙。化身為三教之師。掌法判五雷之令。黃梁夢覺。忘世上之功名。寶劍光輝。揮人間之妖怪。
四生六道有感必孚。三界十方無求不佑。黃鶴樓中留勝蹟。玉清境內煉丹砂。存聖像於雲崖。顯仙蹤於古洞。
為金闕之三祖。作玉樞之侍相。大聖大慈。大仁大孝。開山啟教。應元祖師。天雷特相。靈寶真人。純陽演正。
警化孚佑帝君。興行妙道燮元贊運天尊。玉清無上光普應化大帝。覺德慈英大天尊。
※四生六道: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    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
※(十大天人:曰聖  曰凡  曰和凡「以覺為嗅、以音為聲」  曰飛和凡「魚、鳥」  曰藏生凡「花、草」  
曰非藏生「有知有行、春生冬藏」  曰基動凡「山巌天石」  曰動凡「有知有行」  
曰基靜凡「礦」  曰靜凡「有知無行」 )

在無形功用

(一)這是三曹共振 貫系連氣 可同了三期 同行救劫天命 
(二)這是帝教復興人間、可以重整道盤 鞏固道統
(三)可以解救人間劫難的法寶,改變氣運
(四)可以萬方和諧 天清地靈 共沐天恩


(8)天帝教-省懺  光殿午課一分鐘反省懺悔在做什麼?1.等敲罄。2.重復想過去的錯事。3.胡思亂想。
         省懺:全名應是“反省懺悔”。何謂“反省”即是“反觀自省”。何謂“懺悔”,即是“悔悟改過”,反省猶如掏出內心的一面鏡子,照照看有無污垢。懺悔即是將此污垢擦拭乾淨,再裝回去。將身、心天天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即是“省懺”。
         那“省懺”要從何處下手?如何勤拂拭?如何掃塵埃呢?神秀:身如菩堤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慧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維法佛王:      七十三年六月十四日       甲子年五月十五日戌時  
  師尊華山修的第一個“封靈” (苦煉而來,最易親和)(第五個,前四位為師尊上華山前修成,以功德為主(屬功德靈))。
  十二年間有38位封靈,民國32年師尊在華山最後一個封靈天人教主,農曆12月10日宗主證道,師尊接道統第五十五代,是師尊最尊貴,最高封靈。
        今日吾要來談談如何做反省懺悔功課。
        吾常發現,同奮之間相處,時常因意見不同,作法相違,為了面子而呈意氣之爭,且積習難化,日久成仇。所謂修道,就是要修心、煉心。能夠把一顆什麼都有的心,煉至什麼都沒有,非常不易,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做好每日反省懺悔的功課。
        一位夠資格做同奮的天帝教教徒,一入帝門後,最基本條件,就是要切實做好每天反省懺悔的功課,如果不能做到,那麼同奮的身份是有名無實的了;懺悔還是出於真心,而不是形式上應付而已。試問您是不是一位真正名符其實的同奮?
        人是理性的動物,凡事均要依理而行,一有偏差,即容易造成無法彌補的過失,今天吾見許多同奮都犯了這種毛病,特提出來讓同奮仔細思之!
※師尊的「省懺觀」:涵靜老人一生向道,悲天憫人,為了讓大家都能回到 上帝的身邊,傳授「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天人合一急頓法門,鼓勵靜坐,修煉命功與性功。其中性功修煉就是煉心,透過反省懺悔,可以煉心、提升靜坐的功夫、培養天地正氣,成為頂天立地的救劫先佛,這是涵靜老人的「省懺觀」。真心懺悔,應許於天。古云:「學道常存初志,成道自在有餘」
   ※宇宙觀人生觀究應如何觀:造化無形原奧妙  輪迴究竟如何尋  今來古往盡陳跡  悟透三心一浪清

   ※金剛經;放下三心。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放下三心,何等清閒,收回一性,無憂自在。
            過去的心:如夢似幻。現在的心:醉生夢死。未來的心:空思夢想。  活在了悟的當下。第一層次(外觀自省)-先觀察別人之行為有無過錯?有無需要改進的地方?有無讓人看不順眼的地方?就是先以別人為借鏡再反觀自省,自己有沒有犯同樣的錯誤?無則嘉勉,有則立即用“筆”記下,列入將來要反省的項目,至少得記錄三個月至半年。自覺覺人,行自赦  
           ※論語 : 里仁 -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彌勤菩薩對聯: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見相親,怎不滿腔歡喜。
              世上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陰報陽報,遲報速報,終須有報; 天知地知,人知鬼知,何謂無知。 (江蘇常州城隍廟)
    故事:誤會 :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 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 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餵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牠照顧孩子。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 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 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之後,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床下爬了出來, 於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 旁邊有一隻狼,口裡還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 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在生氣衝動下,千萬不要做任何事,也不要做任何決定)

    註:誤會的事,是人往往在不瞭解、無理智、無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體諒對方,反省自己,感情極為衝動的情況之下所發生。 誤會一開始,即一直只想到對方的千錯萬錯;因此, 會使誤會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人對無知的動物小狗發生誤會,尚且會有如此可怕嚴重的後果, 這樣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則其後果更是難以想像。

        吾乃清虛宮弘法院教師: 七十二年十一月四日  癸亥年九月三十日酉時
 於醫學上有一種最嚴重,而一時無法檢查出來的疾病,這就是所說的「癌症」。由於它是一種隱疾,表面上是看不出所以然;可是一旦發現了,或是發作出來時;便不可收拾,而無藥可救!
 現在的個人,社會、國家、世界、皆有這種“癌細胞”的存在,於無形中,無聲息的侵蝕;表面上的好景象,是代表著魔鬼的笑容!
 個人的修養,反省與懺悔,就是要驅除“癌細胞”祈禱親和,就是要預防癌細胞的無情打擊。
 同奮們您們所做的,就是一種打擊魔鬼的工作,由袪除心中之魔到布施於天下蒼生的偉大事業。
 再出幾道題,考一考各位同奮:
(一)您的修行,是否已經到了能管得了自己的地步?
(二)您的反省與懺悔,是不是真正觸及內心的深處?
(三)能管別人,而能讓別人來管您嗎?會不會不服氣,“氣”有“氣魔作祟”您知道嗎!
(四)何時才應該生氣,知道嗎?
(五)反省懺悔時,您哭泣嗎?哭過幾次了,為何而哭!
     夜深人靜時,還不能舒發您的情感嗎?是否連一次也沒哭過? 以上五點,各位請參考!
聰明人總是總結別人的失誤來提醒自己,精明人總是總結自己的失誤來提醒自己,高明人總是如何避免失誤來提醒自己。

第二層次(內觀自省)-人往往有自己的習性和無意識的言語和行為,而不知是否有過,只有每天回想一天之行為,與人異地而處來查覺自己是否有過了,能如此一切的壞習慣將慢慢消靡於無形了。     
           孟子:吾日三省吾身,寬恕悔過,人恕恕人,求人赦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責悔罪之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人生何必空計較; 神天自有大乘除。〈澎湖馬公城隍廟〉
           幾何代數留今古; 乘法歸除定是非。 (台南城隍廟)
          故事:戰國策-與不期眾少,其於當厄。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


 天人教主:   九十四年 六 月二十日  乙 酉 年 五 月十四日 午 時
         生而為人,感情深厚,情緣難了,人若無情,又怎堪為人耶!於佛家則稱道人之情乃源
自於末那識,深植於人性。
          情意之發散、收斂皆在一轉念間,於人生之中,時時刻刻不斷嘗試體驗,沒有經過歷練之情為無情,非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者非真情,不知收斂己心者為濫情,全然投入毫不畏懼者是為深情。
          於人之一吸一呼間,情情相生,一念一意、一事一物,皆不離情之意,善加利導,發乎情,止乎禮,中而不偏,正而不倚,斯是合情合禮,自然可以收發自如而得其宜。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非木石,焉是無情,必加之以省懺思過,自我收斂,以真情真意馴伏己心,以人情義理規化情欲,情生情滅,發乎自然,順乎人理天心,即是回歸道體之時。
 

故事:釘子 : 
        有一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於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 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 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 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 
        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他, 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 他終於把所有釘子都拔出來了。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復成從前。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註: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 而造成永遠的傷害。 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
  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幫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故事1:修忍辱-三十年來爐中火,直到如今未生煙。觀音戳破三片瓦,頓時紅遍半邊天。
    故事2:修忍辱-打坐。被碰一下即罵出口。
 第三層次(心觀自省)-一切的行為都起於思惟,而思惟之前又有起心動念,若能於動念之前即行悔過(即起心動念無不是業)。即不起有“因”,終將無“果”了。(即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懺悔有助於消業: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已忘;心滅罪忘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虛雲老法師):1840~1959(120歲)經歷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民國。
如夢似幻 醉生夢死 空思夢想,自解心鎖 祈天赦
          進來摸摸心頭,不妨悔過遷善; 出去行行好事,何用點燭燒香。 (貴州關嶺城隍廟)
          善來此地心無愧; 惡過吾門膽自寒。 (遼寧錦州城隍廟)
           首席正法文略導師:  九十年八月十九日  辛巳年 七 月 一 日 戌時
    自赦之道與反省懺悔功課,有同有不同。自赦是以反省懺悔為起點,進而「自覺覺人」,有人已自知犯錯,也能反省懺悔認錯改過,但總覺「心」放不下,陷入一種深層的自責、懊悔,雖然是做到「反省懺悔」,可是仍然沒有走入「自覺覺人」的境界,靈覺仍會受到「心」存自艾、自憐的束縛,心鎖仍在,心結未開,反反覆覆,仍無寧時。自赦之道是在反省懺悔之後,以「釋懷」、「放下」解開「心鎖」,打開「心結」,豁然開朗,心地一片光明,方可謂「赦」。
  天赦之教在人間佈化,乃以自赦人赦為基礎,拔除內心之陰影與罣礙,解號除世人之迷惘與無助,人心導向清明,不思善、不思惡,真誠用心於「自赦」,由自身做起,向外推展,世道人心回歸「中」與「正」,自赦而人赦,原諒他人,寬恕他人,天赦自然普化,萬生萬靈重歸宇宙大道,共同為宇宙生命而奮鬥!
 ※反省懺悔    誦誥前◎請雙手捫心,低頭反省,知足感恩,寬恕悔過
 ※杜甫詩:「丈夫垂名動萬年,記憶細故非高賢」(自解心鎖)

吾乃清虛宮弘法教師:   七十二年一月十九日     壬戌年十二月六日巳時

    一件事情的善惡與道德修養的評價,是無法做一明確的規定來做標準。
有一些得道的古聖先賢,往往做出不合乎常理的行為,又處於惡鬼道的眾,亦會做出種種駭人聽聞的事情;聖人眼光的善惡與凡人所知的善惡,甚之惡鬼所認為的善惡都是不一致!
故同奮修行,不拘執於善與惡的分野,不受制於社會習俗的禁錮,凡事摸摸自己的良心,看看自己,到底為自己、家人、社會、國家、全世界、全宇宙做了多少貢獻。  是不是?
             ◎不能以世俗眼光定善惡(佛祖有一世殺一船長)
(一)    做好每日反省懺悔的工作!
(二)    做好為天下蒼生祈求和平的信念!
(三)    今日所做的事情,皆能心安理得!
(四)    每日皆能完成教內所交付的任務!
    如果能做到這幾點功夫,則您就是超凡入聖的人,也是應元奮鬥的同奮,可以受到  上帝的保佑,達成在這一個娑婆世界的責任!
故事:一個乞丐來討錢,每天給100元,久了有一天給50元就被罵了。(真善?假善?)
※故事:久濟亡(無)功,一渴成怨《責井文》      宋朝許斐
              宋朝的許斐(ㄈㄟ)在《責井文》裡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這年夏天,院中的水井因天氣乾旱而枯竭。 許斐很生氣,責備枯井說:『我先前只當你這好那好,哪裡知道你居然在關鍵的時候沒水了,從今往後,我寧可不做飯不喝水,也不會再卑躬屈膝地向你要水了。』罵完,便回屋裡睡覺了。
              夢裡,他見到一個童子,滿面塵土,嘴唇焦乾:『我是井神呀,使你鍋不生塵,衣服上不凝結污垢的,是誰呢?使你筆硯濕潤,可以奮筆書寫,酒杯裡盛滿了酒,泛著月影,浮著花香的,又是誰呢?長久地救助您卻沒有功勞,一次喝不到水便結成怨恨,您為麼如此缺少感恩之心呢?
           我這就去敲開天門,請求打開泉水的閘門,滿足您沒有止境的取水要求。』 許斐從夢中驚醒,卻不見了童子,只聽到屋外響起了淅瀝的雨聲。 這則故事令人深思……     在現實生活中,『久濟亡功,一渴成怨』者不乏其人。
    ※夢解:清朝有一書生赴京趕考前夕做了一個夢:有三個情境:
       1. 下雨天穿雨衣又打傘。 2.在屋頂上種菜。 3.夫妻脫光衣服背對背而眠。
          算命仙解釋:下雨天穿雨衣又打傘,多此一舉。 2.屋頂種菜不可得。 3.夫妻背對背而眠沒結果。
           另一高人解釋:1.下雨天穿雨衣又打傘,萬無一失。2.屋頂種菜-高種。3.夫妻背對背而眠,翻身時機到了。
        2. 【皇帝做夢……】皇帝做了個夢,內容:山倒了,水乾了,花謝了。
         皇后說:「不好了 ~山倒了是江山不保了;水乾了是民心散了;花謝了是好景不長了。皇帝聽了竟一病不起。」有個大臣詢問,皇帝因何事病倒,當知道原因後對皇上說:「太好了 ~山倒了是天下太平了;水乾了是真龍現身了;花謝了是要結果實了。」 
         皇帝聽完後病果然好轉了,這就是消極的心態和積極的心態對同一件事的解讀,結果是完全不同的。心態可以決定您一生的命運!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隱藏著一個了不起的 自己,只要你不頹廢,不消極,一直悄悄醖釀著樂觀,培養著豁達,堅持著善良,走在人生的路上,就沒有到不了的遠方。未來,你只需要比一個人更好,那個人就是『現在的你』!

第四層次(潛意識自省)-這是最高層次的自省,累世的因緣、業力、習性,必需在「定力」充足,外景不染於心,能以心印景的功夫下才能做到。向 上帝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無始以來的貪嗔癡, 上帝有無上的法權-赦罪,即能免去因果。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祈天赦 赦罪大天尊

      ※現先從“言”至“行”而至“意”最後至“心”,來做省懺的順序了。

“言”之省懺:一天之言,難免“惡口,兩舌世事紛紛如閃電,輪迴滾滾似雲飛,今日不知明日事,那有工夫論是非。,
    綺語,妄言”,如何查覺?「慎言謹語」即是避免造口業的最佳方式了憤怒最容易失去覺察力→無明。
    當然避免“惡口,兩舌,綺語,妄言”是可以儆惕自己免造口業,若能更積極以“待人謙和” 
 彌勒佛對聯: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說人好話”善言一句助人成道,惡言一句斷人善根 
  “常與人鼓勵”“常與人談經論德”(接近善知識)奮鬥一年;上帝在心中。奮鬥兩年;上帝在光殿。奮鬥三年;
     上帝在金闕。則「法施」常傳,教化世人,省懺之高階了。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做好口舌的修行:每個人都喜歡聽善言,一旦遭人惡言相向,不是瞋目切齒,就是傷心難過。
     人同此理,情同此心,經常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說讚歎語、鼓勵語,不但能獲得人緣,更能激起對方的信心。
     好話不怕多說,壞話要盡量少說,英國有句諺語:「言語傷人,勝於刀傷。」說錯話或是以訛傳訛,常常會釀成
     大禍,怎能不小心謹慎呢?

吾乃清虛宮弘法院教師:  七十二年五月廿一日    癸亥年四月九日戌時 

    吾見有些同奮,到現在還犯有很深的執念!分不清是非曲直,一點小誤會就可以渲染得風風雨雨。他們不懂得什麼叫識大體,影響很多初皈同奮對道場的觀感惡劣。
清靜的道場,本來就不容許這種現象的產生。更何況處於萌芽階段的天帝教!帝門的同奮每天所做祈禱反省懺悔的功夫,是不是有切實做到,還是敷衍罷了。
別說是共同奮鬥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貴在坦誠。做任何事要將心比心,不必要的誤會及中傷儘量避免。一個團體,組織不健全,是無法存在的。
    天上的仙佛非常的氣憤,衪們實在看不慣人世間的不明事理!請好好反省懺悔吧!此示吾回!
“行”之省懺:「行」的古字:      甲古文ˋ金文的[行] 
        直走不走叉道,不斜走叫「行」。「行」字拆開成「彳」,音「ㄔˋ」,意思是左腳的步伐。也就是左步。           
      「亍」,音「ㄔㄨˋ」,意思是右腳的步伐。也就是右步。 彳,左步。亍,右步。彳亍指緩步慢行。
    孟子說:「吾曰三省吾身,與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吾每日黎明即起,至日暮夜靜入眠,一天之行事或有功?或有過?以自己實在難查覺,畢竟已   
   成自然。惟有先自訂日常易見項目如:(獨居之儀)  
 「心中誠,意正公,慎言謹語,心表堅卓,節制喜怒哀樂,明辨事理,果敢精進,精窮教義,儀為師資,寡慎獨居,
    居必正,行必尊,言恂恂,視聽不邪,志昂而不卑,旨酒不度量,應必靜,隱惡而揚善,不卑賤,敬持幼耆,善攝
    衛生,慈悲方便,不傷天和,不殄天物,唯謹唯乾,執道永持,凡有獨居如是者,師必尊,教之福也,盍勉門人。」
  「寬恕別人有一首“無常”的歌: 人生就像夢一場,你又何必太心傷。前世劇本今世忙,喜劇悲劇輪流上。 
                                    悲歡離合皆無常,有人出生有人往。紫金宮殿仍輝煌,歷代君王在何方。
    不殄天物富人設宴:山珍海味,暴殄天物,嫁女兒極盡奢華,對親友卻一毛不拔。有人寫一對聯:「天賜汝財 天厚汝,汝戕
                天物 汝輕天」,富人將它洗掉後,生一子視錢如糞土,任意嫖賭,十年花耗盡(富人一席宴,窮人一月糧)。
                ※英國諺語:「你家中的垃圾,在別人可能是一件寶」
    旨酒度量一杯酒是人喝酒,二杯酒是酒喝酒,三杯酒是酒喝人。
    寡慎獨居、精窮教義、視聽不邪、明辨事理反省懺悔;有對夫妻常常吵架,天天吵,時時吵,去請教別人:
               夫妻之間如何不吵架:回答:因為你們家都是好人,我們家都是壞人。怎麼回事?因為好人都 會為自己想!我沒
               有錯,應該是對方的錯,才會爭吵。
    隱惡揚善(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敬持幼耆、有做善事、盡忠職守」天天自我省視,有無違犯,
    有則立改,無則自我嘉勉。
        ※修行:從感恩的心,入修行的門(現代人感恩兩字常掛於口,無存於心)
         ※古云: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但日有所消。

            吾乃清虛宮弘法院教師:   七十二年六月十六日   癸亥年五月六日午時
前幾天  首席師尊為調解主院同奮之間的芥蒂,不惜以高齡之軀,以身作則至光殿在 
上帝面前行「跪懺」重罰。痛哭失聲,句句悔言,表示領導無方….令人聽了為之鼻酸淚流,
真是情何以堪!
吾要問,到底有幾位同奮在真心懺悔?答案各位心裏有數,不必由吾指名道姓。心虛的
同奮在天上的仙佛看來真是無可救藥,你們來道場是為了什麼?爭名奪利,挑撥離間!想想看,
這裏值得嗎?老實告訴你們,這些手段,在社會上,也許很管用,在清靜的道場,只會給自
己帶來無邊罪孽,重重業障!
既然能上這條法船,應知原是累世修行所得,宿願求來。如果輕易撞翻,那將是萬劫難
赦之罪啊!浩劫漸近,你們要爭的是宇宙的道場,  上帝的身邊才是永恆之路。速速回頭吧!
你們的原靈正在哀求您哪!    此示  吾回!

“意”之省懺:潛意識之犯意,無行為之犯行,無人能查覺,唯自身可知,惟有以道德的規範自省了。
    每日入眠前當思今日有無「起邪念、起淫念、起貪念、起嗔念、退志心、執道永持」。
    華嚴經:「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心中若有起念,當立刻痛改,以求好眠,畢竟「一日無罪無憂,
    逍遙佛祖」「心中坦蕩無慮,快樂神仙」。 
    ※觀音菩薩像兩邊對聯:「若不回頭,誰替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天人教主:  九十四年 六 月二十日  乙 酉 年 五 月十四日 午 時

   生而為人,感情深厚,情緣難了,人若無情,又怎堪為人耶!於佛家則稱道人之情乃源自於末那識,深植於人性。
情意之發散、收斂皆在一轉念間,於人生之中,時時刻刻不斷嘗試體驗,沒有經過歷練之情為無情,非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者非真情,不知收斂己心者為濫情,全然投入毫不畏懼者是為深情。
於人之一吸一呼間,情情相生,一念一意、一事一物,皆不離情之意,善加利導,發乎情,止乎禮,中而不偏,正而不倚,斯是合情合禮,自然可以收發自如而得其宜。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非木石,焉是無情,必加之以省懺思過,自我收斂,以真情真意馴伏己心,以人情義理規化情欲,情生情滅,發乎自然,順乎人理天心,即是回歸道體之時。
  “心”之省懺:起心動念無非是“業” 
      蘇東坡-佛印禪師: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外八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八風啟動,最容易影嚮到「氣胎」的養成
內八風:憎恨、嫉妒、驕傲,我見、疑惑,執著,無明,貪欲        

一、稱──每逢人家「當面稱讚」我們的時候,總不免感到滿懷的歡喜!
二、譏──每當人? 「當面責罵」我們的時候,總令我們感到無限的羞辱。
三、毀──有些人總愛「背後說人家的壞話」,一旦讓我們知道了,總感到忍受不了,甚至心存報復。
四、譽──當人家「背後褒獎」我們,認為是一種榮譽,而不覺沾沾自喜。
五、利──當我們的事業成功,「順利通達」的感受,自然令我們感到滿足。
六、衰──當我們的事業衰敗,所有的打擊,難免不使我們感到萬分的頹喪。
七、苦──當種種的煩惱逼迫得我們的身心難以承受,深感人生確為一大苦聚。
八、樂──當我們的身心獲得非常適意時,總認為那是人生快樂的享受。
      這八種順逆外境的旋風,時時在我們週遭循環不停地吹著,吹得我們一輩子為它團團轉,永無寧日!

       首席督統鐳力前鋒: 八十四年 七月十四日  乙亥年 六 月十七日 午時
  一個有災難的人,最重要的轉機,不在於行為上的虛偽善行,而在於內心是否能夠確確實實反省懺悔,這種由內而外的徹底自潔,才是免禍避劫的根本法則。
  所謂向自己奮鬥,強調的就是自省懺悔功夫,同奮都具備了「救劫使者」的身份,「謙虛與寬容」、「知足與感恩」才是生活的內容。在台海共業強大壓力下,同奮都有承擔此一災劫的願行,要能真正明瞭免禍避劫之道,在日常生活中,以向自己奮鬥的精神,行使化劫、救劫的權柄,請加強祈禱誦誥,做個真正奉獻犧牲的天使。

※做好心意的修行:人之所以有煩惱,最大的原因是智慧不得開顯,內心被浮動不安的情緒所控制。所謂「牽一髮而
  動全身」,一旦內心最脆弱的那一點被挑起,貪瞋痴三毒便隨之而來,倘若不能及時制止,一切惡事將因此而生起。 
  所以,做好心意的管理是刻不容緩的事情。EQ高,處事才能圓融;內心平靜,事情才容易成就。將心胸打開,
  不在人我是非上計較,煩惱自然能減少。 

反省懺悔的積極意義:反省懺悔絕不是悲情的,每次都在回想過去做過哪些錯事?壞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仙人打鼓有時錯,腳步打差誰人無?

          不知改過之人,就像漏了底的容器,行善也收不到效果。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責悔罪之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揚善於公堂  規過於私室

     反省懺悔應該要有更積極的意義是:「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的奮鬥觀,
    一切往前看,奮鬥是永不止息的、是樂觀向上的,如此則達行自赦、求人赦、而臻祈天赦矣!

            首任首席使者: 九十年六月十日  辛巳年閏四月十九日 辰時

     「捨身奮鬥非為我」,宗教領導者必須先具備此一情操,為眾生蹈火無所惜,本教因應環境
時代需要而重來人間,自有應元天命與重責,是為拯救陷溺人心而來,今維生首席使者為「天赦」
降顯人間請命,憂以天下,樂以天下,乃是服膺天命,闡揚帝德。
     悔過靜思之省懺功課,於「懺」之法,從個人之身懺、心懺做起,擴大至同奮、眾生之業,
    以眾生之苦為己之苦,一心承擔。懺悔之心法,由小而大,下手功夫十分容易,但不可躁進,
    一點一點累積,功夫深了,自能心領神會,自了於心。
 《太上感應篇》【悔過章第九】:「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唐朝白居易任杭州太守時,去拜會鳥窠禪師,請求開示佛法大義。鳥窠禪師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白居易說:「這句話,連三歲小童都會說。」鳥窠禪師說:「三歲小童說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但關係到來生的果報,且關係到今生,今生就能趨吉避凶。

  故事:義大利一個強姦犯捐獻骨髓的幕後故事    
   在2002年底,義大利的一些報紙上出現了一條特殊的尋人啟事:「 1992年5月17日,在瓦耶裏市商業區第5
   大道的停車場,一個白人婦女被一個黑人小夥子強暴。不久後,女人生下一個黑皮膚的女孩。她和她的丈夫毅
   然擔當起撫養女孩的責任。然而不幸的是,如今這女孩得了白血病,緊急需要做骨髓移植手術。她的生父是拯
   救她生命的唯一希望。希望當年的當事人看到啟事後,速與伊莉莎白醫院的安德列醫生聯繫。」
天無絕人之路:
天無絕人之路,很能表現古人對天的信仰。這裡至少包含了兩層意思:
一、天能主宰人的命運;   二、上天有好生之德,一定會給人機會。
其實,還有隱含的一個意思,那些走到絕路上的人,都是惡事做絕,不知回頭的,如果知道回頭,何至於山窮水盡?

   《西遊記》上有個鳳仙郡降雨的故事。說是因為郡侯褻瀆上天,致使該郡三年沒有下雨,百姓餓死三分之二。唐僧一行四人走到此處,可憐百姓之苦,悟空要為該郡求雨。到天庭拜見玉帝,才知事情原委。

    玉帝於披香殿設三事:米山,高十丈,旁有一拳大小雞在緊一嘴慢一嘴啄食;麵山,高二十丈,旁有一金毛哈巴狗在那緊一舌慢一舌的舔食;另有黃金大鎖, 鎖鋌有指頭粗細,下有一油燈在烤燎。玉帝要米山、麵山食盡,黃金大鎖燒斷,方才下雨。這樣看來,鳳仙郡真是走到絕路,沒有丁點希望了。

    可是,最後郡侯聽悟空之勸,虔誠懺悔痛改前非回心向善,又令全郡百姓拜佛。因此一念迴轉,米山麵山頃刻而盡,黃金大鎖也是瞬間即斷。於是,玉帝就讓四部眾神為鳳仙郡下雨三尺零四十二點,一郡百姓因此得救。

    這個故事詮釋了天無絕人之路的內涵。看著明明是絕路,可上天其實給人留著生路,就看你悟不悟、改過不改過,就看你那點善性還能不能甦醒。

天不絕人人自絕,凡是走到絕路上的人,都是一昧行惡,不知回頭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是說,你在生起
惡念之時,能夠及時悔悟,棄惡從善,就為自己種下了日後積累功德修煉成就的善因。最起碼是惡行還沒有那麼深重,
還有贖回的可能。如果是十惡不赦、惡貫滿盈之輩,就是後悔了,那也是逃脫不了嚴厲的天懲。

(9)天帝教-誦誥: 上帝最大的神性,就是「赦罪」。
 ※每一個人每天都會接觸到三個世界,(1)科學的世界。(2)哲學的世界。(3)宗教的世界 。
        (科學的世界)                (哲學的世界)                 (宗教的世界)
         解釋己知的事                  探討未知的事               體悟不可知事(仙佛不可能使人成為仙佛)
            講事理                        講推理                         講真理
            可驗證                        待驗證                        不可驗證
       存在現實世界(有形)         存在虛擬世界(想像)            虛無世界(人從虛無中來。)
 打坐: (肉體的感覺)             虛幻界(潛意識思維的顯相)     體悟不可知的世界(道可道非常道)
 生命:(可感知覺的肉體、電子體)    (心靈的活動、和子)          靈肉的配合(電子、和子的強弱組合)
 誦誥: 念力投射(親力作用)         無形接引(和力作用)            運化(消業、化劫)
      故事:(彌陀山)
   1、皇誥的由來:
      早在民國十三年,中國大陸常州地區發生乾旱,三個月未曾降下一滴雨,百姓苦不堪言,當時即蒙應元上聖高真
      濟佛祖透過天人交通方式指示過純華小姐(師母);劫難將臨,但可經由虔誠誦唸  天帝的聖號「皇誥」來化劫。
      常州地方人士無法可想,敬謹遵命行事,三天下來果然求得大雨,完全解除了乾旱,此是皇誥的由來以及皇誥效
      力第一次的印證。
    2、誦誥與拜佛有何不同?為何誦誥可消業?
       皇誥是 天帝聖號之簡稱,全誥為「慈心哀求,金闕玄穹主,宇宙主宰赦罪大天尊 玄穹高上帝」。
       ◎誦誥猶如「祭天」,祈求天下太平、國泰民安、風條雨順,國家大事。誦誥的目的在“救劫”,“救劫”的
         意義在“消除人間的共業”,個人的業也是共業之一。
       ◎拜佛:可以“祈福”“修心、修持”當然也可以祈求天下太平、國泰民安、風條雨順,國家大事。
         但 師尊說:誦誥是要「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才能感動天心。
         不為自己設想, 上帝為你想。 不求個人福報,自有福報。
       ◎故事:皇帝為何不拜佛?(天子)
        佛教在漢代時傳入中國,宋太祖“趙匡胤”剛得天下,初次到相國寺進香,來到佛像前問身邊的人:
       「朕當拜不當拜?」寺僧答:「不當拜。」太祖問為什麼?對曰:「現在佛不拜過去佛。」從此作為定制,
        自此,後世皇帝都不拜佛像。皇帝為國為民要“祭天”。
         吾乃清虛宮弘法院教師: 七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癸亥年五月十六日申時
今天趁  首席師尊未赴日宏教以前來此談一談有關皇誥與寶誥的事:
(一)我們都知道  雲龍至聖唸  玉皇心印妙經而成道,得靈通自在之妙!
    現在同奮們您們若能勤於祈誦兩誥,亦能成道,神通具足,這句話,是有根據的,有許多同奮
    也多少有靈應呢!
(二)我看到許多同奮的業障很重,或是累世的親眷來訪,會有眼皮發麻、跳動或是夢見陰靈來纏,
    動物來咬,或被追逐或與之拼鬥,或現不安徵兆……這些同奮,趕緊來唸皇誥、唸寶誥;充足
    靈氣,則可以消災遠禍,故知,祈誦兩誥可以很快的消除一切恐佈,生死之間的災禍,三期之
    劫急迫,速速回頭。
(三)些同奮靜坐不得法。苦於遲緩,請趕快來唸皇誥、寶誥,皇誥、寶誥可以給您們陽炁,
    給您們信心與力量,它的效力比靜坐來得快呢!初皈的同奮有幾個人,已經是氣機發動,金光
    滿面,很多靜坐班同奮都比不上呢!
(四)同奮們,您們只要一心一意的唸皇誥或是寶誥,皆能與天相通,頂門自然會打開來,久而久之,
    於金闕的大門庭中,會有您們的影子;衪即是您們的真身。
(五)有些同奮唸皇誥、寶誥,就會頭昏眼花、嘔吐、腹痛、心神不寧,這是陽氣與陰氣相交衝的
    原故,乃是業障與陰氣太重的原因;以後會有不順之橫逆;宜堅定信念,要比別人更加油才好,
    不要怕,現階段的痛苦,一段時機之後,則百病消除,苦盡甘來呢!
    今天吾講了這許多,請各位同奮用功吧!
    此示!回!

    3、何謂應元宗教?
              應,反應、因應。元,時代。因應時代而產生的宗教叫“應元宗教”。
       應元宗教的意義?
         (1)、時間的意義:應元即當令,能決定當時人心的導向、社會祥和或毀滅的因素。
         (2)、法門的意義:能貫通天人,可以直接修持-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
         (3)、承擔的意義:承擔人與人,社會與社會,國家與國家,星球與星球間的“和”與“亂”。
    誦皇誥意義:1、動功。   2、消業。   3、與 上帝維持暢通管道。   4、打開胸懷(襟)。
   皇誥:慈心-愛心,不忍人之心,側隱之心。
         哀求-承擔,願力。
         赦罪-除罪,寬恕( 上帝最高神性-赦免罪行)。

     玄:妙不可言,妙不可解。穹:極其寬廣博大,無可計量。高:至尊至大,無可比擬。
      誦皇誥:心心帝教,念念蒼生。聲聲願願達金闕,吸吸呼呼通帝心。
      ※聖經的羅馬書和馬太福音俱提到:『二人祈禱,神必垂聽!』
       (慈濟:有災難的地方就有慈濟在。帝教:有帝教的地方不會有大災難)
      ※故事:一張呈表功德,可抵一生的罪業。
   ※虔誠祈禱省懺 —可以昇華、解脫鬱悶怨氣,是消業除障,渡人渡己的無上昊天正法
                   《清虛宮弘法院教師講義(二)》第十八講
  ※原靈與凡靈合靈可幫助凡靈開啟智慧、洞察先機,再以凡靈主宰肉身奮鬥,
     自然而能積功累德,化消業障,再造真我。(《清虛宮弘法院教師講義(二)》第十一講)
    ◎保台護國和平統一法會是同奮消業的最好機會。師尊於民國八十一年七月十一日高級教職幹
      部研習班開訓典禮中指出:
      從復興第十一年開始,一切賞罰分明。過去十年,雖然有些教職同奮前生業力很嚴重,
      但是由於人間正在救劫、宏教緊要關頭,希望同奮能在教院不斷參與奮鬥,虔誦兩誥,渡人救
      劫,因此無形中也盡量將他們過去世的業力加以化解,以天命換人命。而無知的同奮以為自己
      功德很大,遂生自大自滿心態,慢慢不肯奮鬥。所以我在兩三年前即一再洩漏天機,告訴大家
      要把握機會持續奮鬥,否則天上要向已經懈怠的老同奮嚴加清算。現在第一階段「化延核戰毀
      滅浩劫」使命已經初步達成,唯一的機會就在「保台護國和平統一」第二時代使命,尚須我們
      老同奮率領後進同奮持續不斷奮鬥,發揮掃除戾氣化祥和力量。如果等到一旦兩岸突然出現真
      正和平統一景象,再來急起直追,為時已遲!(皇誥真詮,頁三六)
    ※誦誥功德分三階段:1. 「化延核戰毀滅浩劫」-可救數十億人。2. 「保台護國和平統一」-可救數百萬至數千
                         萬人。3.劫難沒了,是否還有皇誥不得而知,即使有也只救小地區小劫難了。
   ※《太上感應篇》凡人有過:大則奪紀(12年),小則奪算(百日)。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
  先須避之。
    ※諸「惡」莫作的「惡」可分為三個層次,大者為「罪」,中者為「過」,小者為「錯」。
「罪」與「過」要辨別,罪很重,過就輕了。如果知道「過」還去犯,就是罪。在佛法裡,即使是破壞佛的形相,
 若是無意破壞的是屬於過,有意破壞、瞋恨心破壞那是罪,等於出佛身血,這是墮阿鼻地獄的罪業。

    ※五逆 :所謂五逆罪,是指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若犯其中之一,即墮無間地獄。

          ◎無間地獄因五種緣故而存在: 
第一是時間上沒有間斷,沒有片刻停止磨難受苦; 
第二是空間上沒有間斷,地獄人數無論多少,永遠沒有多餘的間隙; 
第三是刑罰罪人的刑具,無一不具備; 
第四是沒有人種、男女、階級身份的差別待遇,只有依罪業報應安排; 
第五是受苦無有窮盡,除非業盡,否則將歷經千生萬死,永不斷磨難。

        ◎(破和合僧(鬥亂眾僧)謂比丘集眾,行布薩時,和合作法。若後來者,當隨順寂默,或當出避。若以
            嗔惡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為逆罪。) (出佛身血:凡惡心毀壞佛像,皆即出佛身血也)
        《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本願——第十八願「十念必生」末後有一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乍看
          犯五逆罪者不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在《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章裡面可以見到:即使造五逆罪也能
          往生,僅誹謗正法不得往生。另外阿(ㄚ)闍(ㄉㄨ)世王弒父害母、勾結欲殺害釋迦牟尼佛的提婆達多破壞僧團,他在
          臨壽終前懺悔,念佛亦得往生,並且為上品中生,亦是一證(提婆達多勸誘婆羅留支王子弒父作新王,而
          自己則害佛作新佛。諸比丘聽聞之後告訴佛,佛因此說當捨非法而行正法。  阿闍世王 於七月十五日受歲之
          日,受耆婆伽之勸請,與諸侍從,往梨園晉見世尊,求佛受悔殺父之過,並誓願改徃(ㄨㄤ)修來)。

     ※十惡  “十惡”,又稱“十惡業”。“十惡業”是招致各種“苦報”、“惡報”的十種最根本的惡業,簡稱“十惡”。  
     “身惡”有三種。一是殺人奪命(殺生),二是不與而取(偷盜),包括盜竊、搶竊,三是邪淫,指於
         家室之外發生兩性關系,這三種都是行為,故稱為“身惡”。 
      “口惡”有四種,一是妄言,包括狂妄語、虛浮語、欺騙語等;二是兩舌,即挑撥離間、搬弄是非、造謠中傷等;
         三是惡口,指惡言惡語、粗暴語、出口傷人之語等;四是绮語,指髒話、雜穢語、粗話等。由於這四種都是
         出自口的語言行為,故稱為“口惡”。 
         聖訓104-232
              首席督統鐳力前鋒:    發佈日期2015/10/05傳示日期乙未年八月十七日巳時
          全教弘教會議擬定明年弘教目標,其中關於誦誥數的問題,特予提示:
      天帝教是救劫的宗教,救劫需要有擔當,要能夠承擔,台灣兩千三百萬同胞的共業如何承擔?
     兩誥是唯一的法寶!本教復興三十餘年來,世界局勢與兩岸關係時有凶險,最後能夠緩和下來, 
     完全依賴兩誥力量,而個人累世業障也是在這奮鬥過程中,自然得到化解。
          特別提醒前期同奮,如果中途停止奮鬥,不誦兩誥,面對一波一波而來的業障,就無法
     隨來隨化,稍有沉滯累積,種種家庭、事業或健康的磨考即紛至沓來,造成很多困擾。希望開
     導師加強宣導,鼓勵同奮勤誦皇誥、寶誥,並落實在生活修行中。救人自救!自救救人!
  ◎故事:不能以世人的眼光定善惡,佛祖有一世殺人,殺船長。
      “意惡”有三種,一是貪欲,指貪財、貪色、貪名、貪圖享受等各種貪欲;二是嗔恚(ㄏㄨㄟ),指的是憎惡、愠怒、仇恨
          和記恨等;三是邪見(癡),指不信佛法,不信因果,並宣揚之。  

    ※ “八邪”、指的是,邪見,邪思維、邪語、邪業、邪命(體相不具)、邪精進(又叫邪方便、斷善根)、邪念、邪定
(誘因當前、定力不足)。以上十惡八邪,是凡夫常犯的惡業;其中每一樣發出來都可種下惡因,也都必將招致
苦報。對人對己、對社會對眾生,都是有害無利的。
    ※宗教徒的三大罪:1、背師叛祖、另立門派。2、毀人戒律、斷人善根。3、借神(背黑鍋)之名、騙財騙色。

誦持皇誥、寶誥十大功能
               誦誥與造命-弘化親和研究小組講義第一講 民國九十六年八月廿四日
清虛宮弘法院教師:持誦皇誥與寶誥,大則可以改變氣運,化延毀滅浩劫;小則可以培養正氣,消除宿業。
 凡是靜坐無法靜心者,須先唸皇誥;凡是業重體弱者,亦須以皇誥加靈;身體有隱疾,氣運低頹者,則皇誥可以轉運;
 凡是生意不順,家中不安、心中惶恐者,皇誥、寶誥皆能遠禍。兩誥皆是定心之寶,解厄之器,其無形加被靈氣至大至
 剛,無所不摧,無所阻塞;可以破萬邪,可以除萬魔,可以渡陰魅,可以治百病,可以調心性,可以修先天,可以悟真
 道,可以了塵緣,可以救天下之災劫;此其時,此其師,正是天時、地利、人和之機,應珍惜把握,誰念得多,心願就
 越大,靈力的加持就越強,光光相照,吉神隨侍,逢凶化吉,隨遇善緣,人逢欽敬;宇宙之中,未有如光殿之妙者,未
 有如兩誥之靈者。信心加上耐力,則成道不遠,證道有期。誦唸兩誥亦是成仙成佛的捷徑,唸得無念,唸得無心,唸得
 無體,念空寂寂,身是宇宙,宇宙是身;金闕朝聖,渾然有趣,回風混合,靈光互映,成就金仙;如此修行,妙中有境,
 境中有物,心物合一,就是大羅。(《清虛宮弘法院教師講義》第一集,頁七七)
一、可化延核戰毀滅浩劫。
誦皇誥-皇誥是  上帝的聖號。因誦皇誥而與  上帝親和,非一般民俗的拜拜。『拜』是個人對『神』
      的一種祈求、祈福、甚至是一種與『神』『媚神』或與『神』「交易」的行為。而誦皇誥是藉由與上帝的親和,
      而達到淨化人心,以正氣力量排除邪氛、陰霾之氣的力量,是救劫的基本原動力,出發點是為天下蒼生,而不是
      為私人的『拜拜』而求的。
    昊天心法(三)法華上乘正宗靜坐之修證  八十二年十二月四日在天人修道、天人研究學院講授民國三十年我在華山天曹應元寶誥公佈時,親筆撰了迴向文:「冥心存念太虛空,靈覺絪縕彌大羅;迴向應元列聖眾,同心哀求金闕爺;化延毀滅開太和,大地回春福壽遐;同了三期朝聖躬,天人大同頌法華。」今天回想起來,真是不可思議,就是天帝教同奮雖已達成了初步化延世界核戰毀滅使命,但是仍要不斷誦唸皇誥、寶誥,哀求 上帝,直到本地球沒有核子武器,才能真正達到「化延」和「化解」的目的,我們也才能真正安心用功修煉、打坐,向宇宙進軍。
        
玄:妙不可言,妙不可解。穹:極其寬廣博大,無可計量。高:至尊至大,無可比擬。
誦誥:以「同心」「同氣」「同聲」念念專注,念念集中,口誦心惟,怯除雜念,上通天心,
下貫人心。進入「一心一意」「一心不亂」「不動心」之境界真正發揮皇誥救劫,救世,救人,救心功能。
        師尊:種樹培其根,種德培其心。   修行修心,心浮則氣躁,心動則氣亂。
 
二、可化戾氣為祥和。
誦唸皇誥寶誥,就在儲存電廠中的電力,透過運轉,就能夠救自己、救劫運化戾氣。
早在民國十三年,中國大陸常州地區發生乾旱,三個月未曾降下一滴雨,百姓苦不堪言,當時即蒙應元上聖高真濟佛祖透過天人交通方式指示過純華小姐(坤元輔教):劫難將臨,但可經由虔誠誦唸 天帝的聖號--皇誥來化劫。常州地方人士無法可想,敬謹遵命行事,三天下來果然求得大雨,完全解除了乾旱,此是皇誥的由來以及皇誥效力第一次的印證。(《皇誥真詮》,頁1。台灣省掌院編印,1996年6月。)
三、可以除隱疾治百病,延年益壽。
誦誥——持誦皇誥寶誥時,一方面得靈陽真炁之加持,可以調靈調體;一方面透過跪拜的動作,將體內陰濁之氣排出,故能治病。
      念誥時不刻意憋氣觀想,叩首時剛好吐氣,抬起時吸氣,唱誦過程自然形成腹式呼吸,這種有規律的呼吸,
事實上就是一種氣功,在不知不覺中鍛鍊了自己。(師尊講-性命雙修法則  本師世尊主講 700817)
師尊: ……只有勤念兩誥,才能將我們體內的廢物完全的排出來。站在醫學立場而言,就是促進新陳代謝,所以我們不可怕熱,奮鬥的心不可減少。(涵靜老人言論集一,頁五)
又曰:唯有在唸誥時流汗,才能消除體內濁氣,增加金光。汗流的愈多,陰濁之氣清除的愈乾淨。因此,修煉的最佳時機,經常是熱天。也可以說汗流得多,大量散放濁氣,其效果亦最好。(涵靜老人言論集一,頁八二)
師尊於民國七十六年四月三十日春節團拜精神講話指出:
去年春節團拜時我曾告訴各位,丙寅年全年所唸的皇誥,三分之ㄧ為整個世界人類命運;三分之ㄧ為確保台灣;三分之ㄧ求  上帝慈悲為各位自己的前途事業、家庭幸福。其實,同奮們唸的皇誥,出發點雖為天下蒼生、國家前途,但無形中自有安排,仍為個人化解業障,尤其在靜坐班期間。……
丁卯年……所唸皇誥、寶誥,其中三分之ㄧ迴向給世界人類的命運,求  上帝化解核戰危機;三分之ㄧ為確保台灣,希望今年更安定、更繁榮,景氣指數再持續一年。最後三分之ㄧ,仍求 上帝慈悲,可以迴轉到同奮身上,為家庭、事業前途。如果是專心求道,以宇宙為家的同奮,為第一等同奮,其道功愈高則天命愈大,那麼今年全年三分之ㄧ的皇誥,可以將歷劫(無始)以來的業障,全部徹底消除,然後可以豁然貫通。第二等同奮,三分之ㄧ的皇誥、寶誥,可以為自己的父母(存或已故),及三代以上祖先延壽、超薦。第三等同奮,只要他不折不扣的真心奉獻,且為天下蒼生奮鬥二年以上,三分之ㄧ的皇誥、寶誥,可以為他自己的事業家庭,一切順遂美滿。(涵靜老人言論集一,頁一四三)
         一般人死亡以後靈魂怎麼行進: 
          1、陽多於陰時-盤旋行進。
靈魂進入天門,以反時鐘盤旋而下。三十三天有三個層次,每十一個天一層。化炁天,化氣天,化電天。 
2、陰多於陽時-垂直下降
     天帝教同奮死亡:
1、接引-監護童子和蓮花童子。 神職同奮-師尊特別指派「龍虎門童子」為接引。
    2、淨靈--一般同奮到廿字講堂,現在到清涼聖境,淨靈有49天,120天,180天 
       看靈體本質而定。再整靈-然後到蓮花聖境下撫靈、養靈,共四層次,就可以適應靈界
       生存條件,再進蓮花聖境。
(民國89年)陰曆4月4日開始,坤元輔教無形證位,一炁宗主將原有「廿字講堂」與「蓮花聖境」的下境建立成為“清涼聖境”由坤元輔教親自主持。所以現階段的同奮回歸自然,先進入到清涼聖境,再由清涼聖境分發,由梅、蘭、竹、菊四莊負責。
※民國九十九年六月-無形宇宙組織總成補編:補編三:新制清涼聖境組織圖示
           註三、清涼聖境以接引天帝教同奮與民俗信仰之靈為主,蓮花聖境以接引各大宗教教徒
           與無宗教信仰人士之靈為主。共同編制於第九天界,因應春劫行運。
      四、可抵消業障,消除人間劫難,災禍遠離家庭平安。
皇誥與寶誥不但可以化延世界核戰毀滅浩劫,可以確保國家安定繁榮,也可以化解每一位同奮累世的業障。(天帝教教訊,第五二期,頁8)。
「皇誥」上有一句「宇宙主宰 赦罪大天尊」,這個「罪」就是在過去輪迴中種下的惡因,造下業債,也就是基督教所說的「原罪」,(天帝教教訊,第六九期,頁15)。
       業-債,人走過一定留下痕跡
佛教四種力量:佛力,法力(神通),能力和業力(業:累積的因子,過去的因為業)而形成了報和果。
業:善業,惡業,無記業(不善,不惡以行為發展後所造結果而定)
果報:現報,生報,後報(現報-此生承受。生報-來生承受。後報-多生後再報又稱累世業力)因為業因不成熟而累積成後報。
      業:還有一種叫“不動業”→打坐。禪定它不在六道輪迴中,若有別的力量牽引還會轉入六道
    維生先生說:誦皇誥:1、動功   2、消業   3、與 上帝維持暢通管道   4、打開胸懷(襟)
       天帝教:不講功德,而講天命
五、可渡陰魅,超拔祖先。
    超:陰靈轉生受身。拔:陰靈出幽冥或提昇為神。
廿字真經一子得道  九祖拔渡。               
家中能有一人行道、得道,那麼,他九代的先祖與親人等,都可以受他德性精神能量的庇映,
而得超拔濟渡,離苦得樂。
祖宗十八代的稱呼:所謂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
上按次序稱謂:
      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
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書中說:因人懷胎,鼻先受形,故鼻祖為始祖。
下按次序稱謂:
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
來孫之子為晜(讀kun=昆)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耳孫。
     即:子、孫、曾、玄、來、晜、仍、雲、耳。   書中說:耳孫者,謂祖甚遠,僅耳目聞之也。
六、吉神隨侍,逢凶化吉,隨遇善緣,人逢欽敬。
    ‧維律樞機——莊維律樞機
     原任台灣省衛生處某科科長。民國七十四年,爆發S—九十五奶粉的非法廣告事件,檢察官認為有人從中
     收賄,因此將主管科長(維律樞機)提起公訴,並且羈押了兩個月。在出庭時,由於同事紛紛推卸責任,
     加上他口才拙劣,無法辯解,一審被判了八年有期徒刑。正當慌忙之際,其媳婦寫了一份報告呈給師尊,
     兩天後接到電話,師尊要與他面談。師尊告訴他說,此次冤屈,是因與某位同事前世曾有瓜葛,因此受到
     牽累;師尊答應在無形中幫他化解,唯須在一年內誦滿皇誥一百萬聲,才能化解冤屈。師尊並說,這一百
     萬聲唸完之後,大概就不會入獄了。從此,他每天一早從台中縣霧峰乘車到中華民國主院,誦誥三千聲以
     上,直到晚上才疲憊地回家。長期下來,膝蓋竟然磨破。隨著所誦皇誥數不斷增加,上法庭時,竟逐漸理
     直氣壯,能為自己辯護;並且過去將責任推給他的同事,也一一翻供,變得對他有利。最後高等法院審理
     結果,竟宣判無罪。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正在舉辦法會,隨著誦誥的增加,他漸漸覺得自己的案子平反與
     否,那有國運重要,因此即使到台北出庭,回來時只要還有時間,一定到主院誦誥之後才回家,可說真正
     做到「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因此有這樣大的顯化。(詳見《奮鬥感應錄》第一集一0九頁)
七、可啟發智慧,擴充無限量之慈心,增進良知良能。
   公元一九八三年九月四日在日本富士山標高二四00公尺新五合目舉辦「天帝教擴大祈禱化解人類毀滅危機
    暨減輕日本重大天災大會」,由于參與祈禱全體人士,虔誠跪地誦唸皇誥,痛哭流涕,感動  天帝垂慈,致
    使日本氣象專家相樂正俊先生的預言「是年九月十一日至十五日之間富士山火山大爆發緊接著東京八級大地
    震」延緩施行。這場重大天災得能暫緩的事實經過,前中央日報駐東京特派員後任中央日報發行人黃天才先
      生於七十六年元月十一日在本教天極行宮向數百名靜坐班學員為此一歷史事件,作了第一手現場證言。
 皇誥:慈心-愛心,不忍人之心,側隱之心
哀求-承擔,願力
赦罪-除罪,寬恕( 上帝最高神性-赦免罪行)
八、可使原靈合體,恢復天界原籍。
     借皇誥與寶誥力量來修煉元神      維法佛王降:天運乙丑年一月二十日侍筆:光贊
     要知道您們所處在光殿之中,光殿就能反射由金闕直射下來的鐳光,就是說,您們所收到的光是一種經
     過過濾的柔和光波,可以適合於各種不同的熱準,以利同奮來吸收與運化,因為直接的光太強烈了,非
     到「氣化神」的階段是無法忍受,所以光殿裏的聖幕發出的光是一種在金闕的殿堂反射的光,相反的,
     也會透過聖幕反射出您們奮鬥的影子,這影子就是您們的元神。透過聖幕就能把您們的元神投照在金闕
     殿堂中,與上帝的光融在一起,而感動昊天正旡的加被,發揮無形應化有形的力量!這是上帝與您同在
     的實證,唸皇誥與寶誥因為念力與諸天不斷親和,無形中就能加強元神的力量。
     生前沒有經過鍛煉的和子名為「陰神」或「識神」。
  原靈:原人→找回過去的我,配合現在的我,完成未來的我。
    原靈合體:原靈何時最近?靜坐、誦誥、反省懺悔時。
九、可以成道,神通俱足,造就出身外之身。
「皇誥」不但能救天上蒼生,化解核子毀滅戰爭,而且可以消滅世界各國暴戾凶殺之氣,促成世界和平,
小而可以消除個人業障,增福延壽,同時可使修道人早日能夠順利修成正果,促成功德果滿,了卻人道,
回到  上帝左右。(天帝教教訊,第一0四期,頁8)。
    元靈從虛無中來到人間之原因:1、犯罪謫降     2、鍛鍊精氣神      3、發願救世
    上靈神通少見:因為真修正靈,以宇宙律法為戒     魔-不顧律法,胡作非為。
        師尊昊天心法:上帝聖誥-皇誥-玉皇心印妙經
玄-煉心、煉身。  真-煉精。   靈-煉氣。   覺-煉神。   中-煉神還虛
雲龍至聖誦玉皇心印妙經、蕭師公誦廿字真言、師尊誦皇誥而證道。
十、可以天人合一,成仙成佛。
   ※誦誥可以拉近我們與  上帝的距離。
     師尊:天帝教的同奮就是要把我們同  上帝的距離慢慢要拉近,所以要用親和的方法,用念力,我們念皇
     誥祈禱要一心不亂,我們的電波,我們的念力,天天朝了  上帝金闕放射,這個就是天人親和祈誦,就是
     用祈禱,用誦誥。(民國八十年八月八日講於第三期師資高教班)
     念皇誥最主要一心不亂,……收經童子才能收你的經。(民國七十七年十月十一日講於第二期師資高教班)
     無形宇宙的生存條件:功、德、智、能、覺、慧。
      十大天人(有形宇宙)的生命五個基本條件:知、行、能、覺、慧。
   清虛宮弘法院教師:求道奈何失去道,多福福至偏吃苦;,人生有有亦無無,神鬼媒介非真師。
   為何封靈原種要最後才授記?
聖訓指示:封靈原種要到紅塵修,要入世修靠發大願、立大志來修煉。   
 1、坐下去。  2. 養正氣。   3. 不退轉。   4. 培功德。

  誦念兩誥亦是成仙成佛的捷徑。
唸得無念,唸得無心,唸得無體,念空寂寂,身是宇宙,宇宙是身;
金闕朝聖,渾然有趣,回風混合,靈光互映,成就金仙;如此修行,
妙中有境,境中有物,心物合一,就是大羅。

(10)天帝教-發大願:引來先天的配合。
     定義: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心心念念為帝教,吸吸呼呼為蒼生,這就是願力,
           簡言之「願力」就是「承擔」。
     ※要做五門基本功課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出發點,同奮們必須明瞭其秘訣,就是大家要首先發
       揚「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的精神,凡事切不可先為自己打算,最後無形中自然會
       為我們同奮打算,從無形中消除我們的魔障罪業,使同奮們會順利達到我們人道上合理的需
       求。(  第八講昊天心法簡而易行)
      「不為自己設想( 上帝替你想)、不求各人福報(上天給你賜福)」,的最高指導原則。
     崇仁大帝:   九十七年 五 月 五 日    戊 子 年 四 月 一 日 午 時
   「世云有盡,我願無窮,常奮常鬥,無始無終。」
     際茲三期末劫,由行、清、平轉入春劫行運,人間劫難重重,嚴峻考驗領命下凡、立願救劫之性靈和子。須知,宇宙各各向度空間之性靈和子,除了以維繫宇宙和諧秩序為共同使命外,奮鬥不息亦為宇宙生命生生不已之動力,人間同奮即知即行,遵奉三要,力行三奮,自植自創,由有形返無形,榮耀靈系,壯大救劫力量,天人同欽。
    「不動心」是歷劫紅塵真性不昧之要緊功夫,帝教同奮寄身滾滾濁世,於酒色財氣、孽波慾焰之環境中,若能堅定道心,秉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教誨,貫徹師志,教風習習,引導眾生,帝道同光,則何劫不滅,何厄不化,同奮應當砥身礪行,率先奮鬥,德不孤必有鄰,必能同開天人大同新氣象。
※丹霞禪師故事: 
    一次,一個女尼向丹霞禪師問:「如何才是道的真諦?」丹霞禪師一語不發,用手在女尼屁股上輕輕一揑。女尼臉紅
    了,又驚又恐的罵:「原來你心理還有那個!」
  丹霞禪師冷冷的回答:「不是我有,是妳有!」「道不遠人,人自遠道。」
  這一幕碰巧被一小和尚看到了,就到處嚷嚷說:「我們師父是色鬼,居然當眾調戲前來求道的小尼姑」。住持老和尚
   立刻訓斥道:「馬貴四條腿,人賤一張嘴,你這個小和尚懂什麼?一邊站去。」
      上晚課的時候,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丹霞禪師,丹霞禪師倒頭就拜那個小和尚,連喊:「我佛慈悲,我佛慈悲」 
  「我不是佛祖呀!」小和尚以為丹霞禪師瘋了,大叫:「你認錯人了!」
      「我沒有認錯人,我拜的就是佛祖,是佛祖肉眼凡胎,不僅認錯了人,也認錯了自己。」
小和尚猛然醒悟,丹霞禪師是苦口婆心在啟發自己開悟啊!以後絕不敢再用肉眼凡胎看事情了。(見相非相,即是道)
     ※師尊勗勉全教同奮如何發願?發那些願?
師尊勗勉全教同奮要「信」-絕對信賴 上帝。
        玄:妙不可言,妙不可解。穹:極其寬廣博大,無可計量。高:至尊至大,無可比擬。
       上帝:教義-維持宇宙自然律之最高執行者。     宗教-御統全宇宙和子-性靈之唯一主宰
要「願」-心心念念為天下蒼生。 
要「行」-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錄自師語前言P.1)
             「願」有大願、有小願、有空願,如果沒「行」一切都是空願。
          首任首席使者:   八十八年十二月廿一日   己 卯 年十一月十四日 巳 時
  先天天帝教於人間復興十九週年了,仰蒙教主  上帝垂慈,一再妙顯神通,大放親和光普照大地,全教同奮仰蒙  聖恩,應在自知之中產生自覺,昂揚道心,發憤圖強,奮鬥以報,允符「救劫使者」之天命!     天帝教化流傳於人間,面對有形、無形諸多考驗,乃以「無形應化有形,有形配合無形」之天人相應為動源,凡我同奮切實信奉三要,正己化人: 
    一、信:絕對信賴教主宇宙大主宰  玄穹高上帝。
    二、願:化延核戰毀滅劫,促成兩岸真正和平統一。
    三、行: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犧牲奉獻,培養正氣,力行同奮基本修證功課。
    奉行三要立身處事,端賴煉心功夫,同奮秉持「天命、信心」,持續奮鬥不已!
      ※願有-小願、大願、空願。天帝教:不講功德,而講天命( 如果沒「行」一切都是空願。)
     ○1小願-在某一個時段範圍內,想去克服完成的願力。(如:每年至少誦十萬聲皇寶誥。)
     ○2大願-終身行之,甚至累世都永不退轉的願力。
發願:1.阿彌陀佛發48大願。      2.藥師佛發12大願。     3.普賢菩薩發10大願。   
4.地藏王菩薩發: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5.觀音菩薩發:不渡盡眾生,誓不成佛。(渡盡眾生,方證菩提。)
          6.華陀立願:學醫救人。     7.佛光山星雲大師發願:世世當和尚。
           發心如初,成佛有餘。不忘初心。
   ※一息尚存 奮鬥不已-立大志,發大願,就是一息尚存,有一口氣在總要效忠 上帝,要救劫、
弘教,以身許道,以教為家。(錄自師語P.103)
        奮鬥一年上帝在心中,二年時上帝在光殿,到最後上帝卻遠在金闕。

            吾乃萬靈兼主降示: 民國七十七年二月二十日  戊辰年一月四日未時
  拂塵染淨土,五光現金身,救劫性靈渡,忘身老來強。
  各位皆知 首席夫婦以高齡之軀投於道場,力挽劫運奮不顧身,為得什麽?二千萬的台灣同胞之共業由帝教之教徒肩挑之,祈誦哀求大宇宙主宰 上帝慈悲保留一方淨土,做精神之後盾,以便無形運化有形矣!
  時機緊迫,吾亦不多言,望同奮發揮使者之力量,效法 首席夫婦奮鬥之毅力、決心,齊為和平共創新機運。

太虛子、玄玄上帝: 八十三年十一月廿七日  甲戌年十月廿五日

  宇宙有一大法門,是以轉嫁的方式依願力使某種不幸事故移到能夠堪當其任的人身上。
首席之大願心急切切,為解台海之厄,以化解中華共業為己任。而應元化劫的天帝教,乃是以大承擔之力為眾生解脫困厄,亦是極大之靈肉布施法門。
  此次胃疾致癌,是眾生濁業依首席願力於體內累積而成,首席必須秉持「以炁化濁」的原則,靜中修煉,化消腫瘤,眾生濁業亦得以疏解,中華共業危厄可除。
  故首席化厄之道,乃此時「靜修」、「入定」、「養靈」,保持太和平順之態,得解共業之危。
  首席不見乎台海之間已現和平契機,此首席之承擔加上閉關化濁之功!惟此時亦台海關鍵之時,轉機、危機、契機皆天機,吾等與首席共奮!

     ○3空願-超乎自己能耐,違背現實或永不可能實現的願力。
       師尊告門下:潛移默化有誰知  孤詣苦心這一期  惟願國基早奠定  此心直到太平時
師尊最大的願力是?
     師尊說:我第一個願力-在人間奠教基,要在這一個地球上奠教基,把天帝教的基礎奠定好,
                           才能為萬世開太平。
             第二個願力-就是為宇宙作先鋒,宇宙間任何一個有智慧生物的星球上需要 上帝的
                         教化-天帝教,我首先作先鋒去開創。(錄自師語P.336)
     師尊的願力表現在實際的行動就是:「化延核戰毀滅浩劫」、「兩岸和平統一」「復興中華文化」
     和「以宇宙為家」。
   ※頂天立地 盡忠職守-自己應該下一個願力-「我要搶救三期莫劫,我要同延康末劫共始終」。
(錄自師語P.339)
    ※坤道也要發大願-坤道到了更年期,自自然然天癸斷了;在更年期以前能夠先斷,就要發大願。
返本還原、天人合一,不管男女同奮都要發大願,這個身體就是不屬於自己,屬於天帝教了。
(錄自師語P.340)
                首任首席使者: 八十五年十月十四日       丙 子 年九月 三 日  辰時
       當年本席與坤元輔教籌組坤院,意義深遠,最主要是肯定坤道柔和、細心、任勞任怨、可塑性大‧‧‧之優點,藉由坤院成立四莊推展莊務,可以陶冶性情,改變氣質,同奮彼此之間有更多之空間,能共同為天帝教之大家庭做更多之貢獻與參與,團結才能力量大。                                                     
       坤院梅、蘭、竹、菊四莊各有其特色,可以補帝教弘教系統之不足,例如七十六年舉辦之「愛心園遊會」、「送愛心至蘭嶼」等活動,除了提供物質上之支援,還更多了宗教精神上之「心靈享饗」,將來甚而可擴大與輔翼組織結合,共同辦理各種活動,坤院之推展空間大矣!                                           
       惟辦事在人,工作未能推動是組織、人力運作不當,此部份應由樞機團貢獻心力與智慧,制定原則方案,交付執行,就由賢德樞機為召集人,共謀坤院正常運作與發展。                                                                 
    坤院之於帝教組織系統有其重要地位,絕對不能輕言廢止,現階段可考慮由賢德樞機代理坤元輔教以精神領導各坤院,再以始院與中華民國主院、台北市、台灣省、高雄市三掌院坤院之執行長聯合輪值,負起推動一般綜合性事務之任務,以利坤院之整體發展。未來再由樞機團研究設立總坤院之可行性,全案再送呈本席決定。                                                                       
       天帝教肩負之時代使命必須面對暴戾凶殺陰霾邪魔之氣,更應積極培養正氣,除了誦誥、打坐之功課外,如能適切加上一些柔性活動,當能相輔相成,坤院活動就是具有柔能克剛、陰陽相調、水火相濟的功能,使得修道生活更圓融、更快樂,才是修行真諦。

  ※帝教修持奮鬥應俱備的五四三:五個條件,四個願力,三項承擔。
    五個條件:道德、道行、道功、道歷、道學。
    四個願力:無惡而不斷。無善而不為。無生而不渡。無劫而不救。
     (佛教剃渡:第一刀「願斷一切惡」。第二刀「願修一切善」。第三刀「願渡一切眾」。)
   三項承擔:承擔師尊未竟的願力:化延核戰毀滅浩劫。兩岸和平統一。復興中華文化。

  結語:(1)地球不自轉、不會有明天、凡心不先除、也難見道心 
            地球不公轉、不會有春夏秋冬、同奮不奮鬥、也難救劫宏教
       (2)前有億萬古,後有億萬世,中間一百年,作得幾年事,何況於人生,幾人能百歲。 


慈恩聖母:
         丙申年春季護國法會迎祥禳災解厄法會啟建,全教同奮分由各教院齊聚台南縣,共襄盛會,諸天應元上聖高真同步運化,無量布施靈光,與同奮奮鬥心光,親和共振,滿布虛空,化戾徵祥,淨化一方。俗語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自古佛道兩家修道前輩,留下許多發人深省的苦行事蹟。
同奮們要明白,苦行就是奮鬥,要有「行人之所不願行,忍人之所不能忍」精神,在千磨百考中,個人業障一層層消解,才能得到無形的肯定,而賦予新的天命。
吾特別提醒同奮,教院是莊嚴的道場,大家心理上要自我要求,特別注意言語行為,要留口德,尊重同奮名譽,尤期切忌毀謗坤道名節,暗中挑撥是非。若犯以上言行,縱有奮鬥事功,仍只是造業,
舊業未除,卻頻造新業,又如何能得到清淨身呢? 發佈日期:2016/05/08
傳示日期:丙申年三月廿八日午時中華民國105/7/3 日 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正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